首頁 娛樂 電影情報

KANO風潮 帶動嘉義經濟效益

嘉大管理學院院長黃宗成(左)、嘉義農林野球部OB會會長蔡武璋(左3)、日本北海學園大學教授--澤野雅彥博士(右3)在嘉大棒球紀念館合影。(記者李擷瓔/攝影)
嘉大管理學院院長黃宗成(左)、嘉義農林野球部OB會會長蔡武璋(左3)、日本北海學園大學教授--澤野雅彥博士(右3)在嘉大棒球紀念館合影。(記者李擷瓔/攝影)

【記者李擷瓔/嘉義報導】 因名導演魏德聖所拍的《KANO》在台灣激起激烈的震盪,也為台灣已逐漸消失的電影市場起到了浴火重生的效應。日本時代台灣嘉義農林學校(今國立嘉義大學)的棒球代表隊,於1931年首次到台北參賽,便奪得全台高校棒球冠軍,打破過去球賽「冠軍錦旗不過濁水溪」的傳統。隨後代表台灣赴日本參加第17回夏季甲子園大會,以3勝1負的佳績獲得「準優勝」(亞軍),震驚日本棒壇,博得「英雄戰場 天下嘉農」的美譽。

其傳奇故事獲得台灣電影工作者魏德聖的青睞,由馬志翔執導以當年台灣嘉義農林學校嘉農為背景的棒球賽電影《KANO》,儼然成為一部台灣的光榮歷史。

1931年,首次到台北參賽的嘉農棒球隊奪得全台高校棒球冠軍,取得赴日本參加第17回夏季甲子園大會的代表權,打破過去12年由北部地區球隊壟斷,所謂「冠軍錦旗不過濁水溪」的傳統。

名導演魏德聖在國立嘉義大學棒球紀念園區,與嘉大校長邱義源(右)歡喜合照。(記者李擷瓔/攝影)
名導演魏德聖在國立嘉義大學棒球紀念園區,與嘉大校長邱義源(右)歡喜合照。(記者李擷瓔/攝影)
2014年3月底,名導演魏德聖(左)帶著「KANO」電影球隊,親臨國立嘉義大學,在棒球紀念園區與校長邱義源(右)歡喜合照。(記者李擷瓔/攝影)
2014年3月底,名導演魏德聖(左)帶著「KANO」電影球隊,親臨國立嘉義大學,在棒球紀念園區與校長邱義源(右)歡喜合照。(記者李擷瓔/攝影)

由於熱賣,以嘉農為名的產品應運而生,以嘉大產品而言,經統計在《KANO》上映後,到學校參觀的旅人增加,有《KANO》商標的商品多熱銷,其他嘉大商品也明顯提升10%。

以農立校的「嘉農」早期即以出產醬油聞名全國,目前製造醬油的食品科學系更是除了醬油之外,開發諸如花生麵筋、花生罐頭、肉醬罐頭及紅豆點心罐頭等多項伴手禮禮盒。

嘉農時期即已畜養牛羊雞隻,並出產牛、羊鮮乳及雞蛋的嘉大動物科學系,最近將產品委託學校員生消費合作社及採用宅配方式對外販售,為「嘉大鮮乳」開啟另一片天。這些都是「腳踏實地」、「刻苦耐勞」及「不能輸」的嘉農精神最佳詮釋,嘉大至今的校風也仍然秉持這樣的教育理念。

最近配合《KANO》電影的各項活動,推出由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設計圍巾、全套棒球服裝及棒球等較具嘉農棒球色彩的產品。

嘉義因《KANO》電影熱賣促使旅遊業成長,嘉義市戲院因放映《KANO》,累積票房增加500萬,慕名而來的觀光客絡繹不絕,不但嘉義首受其惠,而且也帶動伴手禮熱潮。◇

2014年3月底,名導演魏德聖(中中)帶著「KANO」電影球隊,親臨國立嘉義大學,在中正樓與市府文化局局長侯嘉政(中右)及嘉大校長邱義源(中左)合照。(記者李擷瓔/攝影)
2014年3月底,名導演魏德聖(中中)帶著「KANO」電影球隊,親臨國立嘉義大學,在中正樓與市府文化局局長侯嘉政(中右)及嘉大校長邱義源(中左)合照。(記者李擷瓔/攝影)
日本北海學園大學教授--澤野雅彥博士(右)蒞臨嘉大研究「KANO」,在嘉大棒球紀念館留影。(記者李擷瓔/攝影)
日本北海學園大學教授--澤野雅彥博士(右)蒞臨嘉大研究「KANO」,在嘉大棒球紀念館留影。(記者李擷瓔/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