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兩岸 港澳

港人心聲

五十萬這個數字

文/鄒頌華(自由撰稿人)
在風雨飄搖的3月天,海峽對岸的太陽花運動,一個星期多以來牽動著香港人的情緒。香港人對台灣的情結,由從前的瞧不起到今天的羨慕,也印證了香港本身的盛衰榮枯。香港羨慕台灣的「小確幸」和「小清新」的生活方式,更羨慕彼岸可一人一票選總統的民主政體,這無一不是香港爭取多年無望、但在彼岸實現了的願望。

是政情不一樣?還是香港人爭取的方式不對?或是決心不夠?

50萬人的激情還在嗎?

不少人也把台灣的太陽花運動和醞釀多時但仍未發生的「占領中環」比較。太陽花運動是一場由學生發起的反服貿運動,由最初占領立法院,再占行政院,輿論幾乎壓倒性地支持學生一方。至數天前出現另一高潮──50萬名市民(警方估算則是11萬多人)從四方八面湧至凱達格蘭大道上集會,是台灣有史以來參與人數最多的集會之一,令總統馬英九及行政院長江宜樺都要親自坐鎮關注事態。

這邊廂,香港各社運界人士也不氣餒,自我激勵。台灣有50萬人上街嗎?我們也曾有過!11年前不就一呼百應,50萬人上街示威反23條立法?台灣有學運領袖林飛帆嗎?我們也不弱,曾有黃之鋒,而且還是個中學生!

台灣的太陽花運動能否開花結果,現仍是未知之數;可是,香港的50萬人上街示威,卻恍如隔世,已是2003年的事了。這11年來,香港民主沒有遍地開花,反而不進則退。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日前強調,北京有權責決定香港政制發展,普選之路遙遙無期。香港可以像台灣般高呼「台灣的未來應該由我們自己決定」嗎?林鄭月娥卻說:「一錘定音」,香港就像已判了刑的囚徒。

大家自覺不自覺的,也習慣了看北京的喜好。結果如何,有目共睹。凡北方不喜歡的敏感詞,也逐漸伸延至香港。「台獨」、「法輪功」等不在話下,在媒體幾乎不復討論,就連在大學校園內張貼支持台灣學運的標語也被撕掉。香港淪落至此,還有反擊的能力嗎?大家心中不禁要問,香港仍有號召50萬人上街,向一切的不公義說不的能耐嗎?

「和理非非」的緊箍咒

台灣一夜就占了立法院,香港的占領中環卻部署了1年,仍未有行動,社會輿論亦對占中行動不看好:政府和中央大力打壓,民間亦沒有共識。有人怕社會秩序受到擾亂,有人強調占中要「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簡稱「和理非非」。然而,即使準備占中人士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就是面對一個不講道理的政權,「和理非非」有效嗎?占中下一步怎樣?政府、中央在普選上不肯讓步又有何打算?繼續占領?還是和平理性地被移走?然後繼續和理非非地在議會內和媒體上進言寫諌書?

凡在香港念過中學的,都會讀過《左傳》的〈曹劌論戰〉,當中有名句「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占中行動缺了的,正是一鼓作氣的勇氣。看似經過一年時間的精心部署,實際上卻給人書生論政,紙上談兵的印象。

還有一個更令人擔心的情況是:在台灣,走上街頭,衝進立法院的,是大學生。在香港,凖備占中的,都是人約黃昏後的「社運大佬」。他們的當務之急,是要去各大學「招募」義工和志士。被喻為社會良心的大學生對香港政情和命運之冷淡,這彷彿就預告了占中的結果。

還有一些泛民議員,在滂沱大雨下絕食抗議,何其悲情。市民不禁問:「絕食有何用?」的確,由六四天安門至今,沒有一次絕食是有結果的,但絕食是明志最簡易直接的方法,而且最省成本又不犯法。所以,即使面對社會上的冷嘲熱諷,絕食毫不過時。香港人寧願選擇自殘和不奏效的方法,也要死守不犯法、非暴力的底線。看香港傳媒報導台灣學運多著眼於「暴力」、「違法」等問題,就知道香港人面對真正的抗爭,其實有點害怕。

居港台灣文化人張鐵志說,台灣學生占領立法院,是激進的策略,但也達其效果。還有一點更重要的,就是台灣的占領行動,「過程是和平的,但不代表它不違法,由美麗島事件開始就是,沒有汽油彈之類的,只是不斷有公民不服從的情況出現。」

這正點出了香港人「和理非非」的盲點:武力等於暴力,也等於不和平和非理性。香港人,身段太高貴了,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只有悲情而沒有勁兒的運動,即使再有50萬人,也難以像台灣般可一呼百應。更何況,香港最引以為傲的50萬,恐怕已是過去式了。──轉自「BBC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