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服貿開放第二類電信 恐陷國安隱憂

交通大學資工系特聘教授林盈達。(記者鍾元/攝影)
交通大學資工系特聘教授林盈達。(記者鍾元/攝影)

文/記者莊麗存
引起巨大爭議的的〈兩岸服貿協議〉,雖然台灣對中國只開放64項,但實際開放的服務業卻高達上千種行業。近期許多學術界連署,反對服貿開放廣告服務業、印刷業、第二類電信及電腦服務業等,擔憂資安、國安、言論自由等問題,台灣的中小企業是否能抵擋的了陸資所帶來的衝擊?

林盈達:資安問題即國安

交通大學資工系特聘教授林盈達表示,開放資訊電信系統就等於是國家神經系統的開放;而服貿開放的第二類電信特殊業務,所面臨的資安問題就是個資外洩,中資業者不論是直接面對企業用戶或透過電信業者間接面對一般用戶,都能掌握相關人的網際網路通訊。

林盈達舉例,中資業者可不需直接面對用戶去建立如遠傳、台固、亞太、中華電信等之間的數據交換中心,只須躲在第二線一次完整掌握用戶的網路流量,或者循序漸進的先與遠傳談機房移轉外包(需二類執照),或是委外管理(不需二類執照),先掌握一部分,再拓展到其他電信業者。

林盈達進一步說明,當中資只掌握遠傳時,就會開始對遠傳用戶及跟遠傳用戶通訊的用戶進行網路監控(擷取網路封包掌握通訊內容隱私),當中資掌握更多電信業者時,就會升級到網路封殺(阻擋特定網站與通訊內容),現今中國網路環境早已將網路監控與封殺做得很好,所以不會有茉莉花革命;而香港方面,因為中資已掌握不少香港電信業股份,目前已經進入網路監控階段。

林盈達表示,更可怕的是,當監聽對象鎖定是政治人物時,資安問題馬上就變成國安問題,只要官員或立委的隱私(或不法)被中資業者掌握,便可要脅其執行特定政治任務或政策,這就由資安問題演變成國安問題了。此外,不論是政府部門、銀行、醫院等的資訊系統外包或轉包,也都會有個資外洩的問題。

第二類電信絕非封閉式網路

林盈達也說,NCC祭出「三管五卡」僅是文字遊戲,例如中方人員不進機房就是NCC的「三管五卡」之一,倘若中籍幹部不能進去機房但台籍員工可以,這樣能管的到嗎?況且,中方人員不會透過網路遠端進入機房設定的方式或命令員工拿需要的資料嗎?

林盈達表示,第二類電信絕非政府所說的封閉式網路。政府常以銀行自動櫃員機ATM為例,若由中資業者經營其公司ATM網路,難道ATM沒有上網際網路就不會有個資外洩的問題嗎?在美國雖然有開放中資投資電信業,但卻限制僅能提供從美國連通中國的國際線路業務,並沒有增加監聽範圍,因為在美國監聽與在中國監聽是一樣的,中資也不能進行美國境內的電信業務,主因還是有資安疑慮。

林盈達還提到,NCC曾說投資額在50%以下即無控制權,但交通部僅占中華電三成股權,董事長、總經理卻是官派;遠傳徐旭東股權僅一成,照樣穩坐董事長;至於NCC找來背書的電信三雄、資策會和工研院,其主管機關正是NCC和經濟部,因受制於人,言不由衷,甚至其中已有成員透露,背書非出於自願。

林盈達表示,國安局的機密報告也指出,開放第二類電信將造成我國資安、國安問題,中華電信也做過機密評估,也發現有資安、國安問題。因此,他認為不應該開放第二類電信。

林盈達說,上個月韓國電信公司準備要安裝華為電信設備,但遭美國阻止,因為質疑華為產品有國家安全性問題,美韓是戰略夥伴關係,若設備被監聽,美韓之間的通訊就會被中國掌握。

經貿問題不在開放 在產業升級

此外,政府常以韓國為例與台灣做比較,林盈達說,看看韓國的策略,在努力產業升級的同時,開始進行自由貿易談判,且先與先進國家談,再與開發中國家談,這個硬道理背後的邏輯很簡單,只有在本身產業競爭力足夠時,開放才會有橫掃市場的效果,否則,開放只會讓更多的弱勢產業遭殃。

林盈達還說,先與先進國家簽約的背後原因更有趣,這是誘導本土產業提升的利器,本土企業會因為鎖定歐美日等高階市場,而在產品與服務上創新、提升技術與品質,因此達到產業升級的效果,就像常跟優秀的朋友在一起,自己也優秀起來。

先走進中國 就走不到全世界

林盈達提到,以美國為首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台灣如申請加入TPP,中國是否有能力阻撓仍是一個問題。退一步講,假設中國不同意台灣加入美國為首的TPP,那台灣在簽完服貿後,中國會同意台灣加入TPP嗎?

因此,林盈達表示,若台灣跟中國簽完服貿,後續要再跟別國簽的話,中國每個都會出重手阻撓,甚至跟該國翻臉來確保台灣以中國為腹地,屆時就像香港一樣,從一個國際明珠變成另一個逐步跟中國同化的暗淡、無特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