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寰宇搜奇

兩千年前小麥出土 金黃新鮮保存完整

考古人員正在清理麥稈。(網路圖片)
考古人員正在清理麥稈。(網路圖片)

【記者許蒔/綜合報導】4月1日,新疆吐魯番學研究院對外稱,從吐魯番勝金店古墓群出土的3,100株麥稈被送往中科院人文學院科技室與科技考古系進行研究。這些麥稈金黃新鮮如才被碾壓過,有的麥稈上還有完整的麥穗,也呈現金黃色。據稱這批麥稈距今約2,200年至2,050年(西漢時期或更早),是迄今為止世界考古史上數量最多、保存品質最好的小麥。

據新唐人電視台報導,麥稈有10公分厚,下面是15~20公分厚的駱駝刺(一種落葉灌木,是駱駝的牧草,又稱為駱駝草),最下面是完整的古墓群M9號墓葬。

據分析,2千多年前的小麥稈和麥穗還能保存得這麼好,跟當地的氣候條件和當時的埋藏條件有關。新疆地區氣溫低,氣候乾燥,適合穀物和文物等保存。不過如果太乾燥,植物也容易乾枯。但出土的麥稈的下面是厚厚的駱駝刺,它們顯然為麥稈提供了一定的水分,使之保持「如新」。

不止小麥保存完好是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從小麥分布和新疆種植條件上可見,2千年前的新疆人很可能會「灌溉種植」。

初步推斷,2千多年前吐魯番地區的每株小麥平均麥粒達到10粒,現在的麥子每株麥粒為20~30粒。2千年後的麥粒產量也才翻了一倍,顯示當時的小麥種植栽培技術相對很先進。這些麥子將接受植物考古學研究,研究成果將年內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