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珍珠之光 透視維梅爾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1665~166746.5 x 40 cm(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1665~166746.5 x 40 cm(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文/鍾元
「光影大師」(The master of light)維梅爾的畫作光影微妙,質感細膩,與梵谷、林布蘭特並稱為「荷蘭最有影響力的藝術三傑」。在他短短的43年一生之中,僅有37幅作品傳世。民主紀念館首次在台灣完整呈現維梅爾所有畫作,「珍珠之光─透視維梅爾」畫展即將在5月4日結束,民眾可以把握機會前往欣賞。

維梅爾生於1632年,當時荷蘭躋身為歐洲最繁榮的國家,雖是蕞爾之地,卻是全球貿易的重地,維梅爾的時代正是荷蘭的黃金時期。維梅爾無庸置疑地是17世紀荷蘭社會最佳的詮釋者,他將人們帶到了永恆的境界,並使他們成為眾所皆知的人物。

小說文學應運而生

維梅爾一生從未離開故鄉台夫特(Delft),後世對他所知不多。當時也未能獲得應有的關注,但在兩百年後,他的影響力延伸到文學界,《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和《穿風信子藍的少女》便是以維梅爾畫作為主題而衍生的暢銷小說。

他的畫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最為人知的作品之一,畫中的女孩顯露了四分之三的臉龐,線條柔和的臉頰,配上微張的雙唇,黑白分明的水靈雙眸,直挺修長的鼻子,精緻的五官加上精心的裝扮,在深色背景中,成為散發光芒且惹人注目的仕女。

《倒牛奶的女僕》  1658~1661年 45.5 x41 cm(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倒牛奶的女僕》 1658~1661年 45.5 x41 cm(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持天平的女子》 1662~1665  45.2 x 38cm(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持天平的女子》 1662~1665 45.2 x 38cm(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法國文豪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書中推崇他:「維梅爾的畫是世界中的片段,並在這些片段中把這個世界組合起來。」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也以維梅爾畫作《倒牛奶的女僕》為靈感,寫下〈維梅爾〉一詩:「只要那個國家博物館的女人,在畫出的寂靜與專注中,把牛奶從瓶中倒進碗裡,日復一日,這個世界就不應該結束。」

37幅畫齊聚一堂

維梅爾的畫作非常珍稀,散布於全球18處重要美術館,各館均視為鎮館之寶,加上畫作的借展費極為高昂,世界上至今沒有任何一座美術館,能讓37幅維梅爾一生的畫作共聚一堂。

 「珍珠之光─透視維梅爾」特展共分為六大展區,其中前三區「創作起源─台夫特的風景」、「追尋時光─維梅爾的一生」、「神祕隱喻─畫作中的祕密」為靜態展示。第四區的「透視之眼─維梅爾的光影」,以不同光源變化,讓觀眾親眼見證就是那道光,讓維梅爾被稱為「光影大師」。

《天文學家》 1668年  50.8x 46.3 cm(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天文學家》 1668年 50.8x 46.3 cm(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耶穌在馬大和馬利亞家中》  1654~1656年(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耶穌在馬大和馬利亞家中》 1654~1656年(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第五區「樸實呈現─維梅爾的色彩」,陳列當時製作顏料用的珍貴青金石和其他原料;第六區「大師體驗─維梅爾的時代」,重現維梅爾的畫室,讓觀眾體驗維梅爾擅用的暗箱技術,還可現場變裝,化身為維梅爾畫中主角。

這項前所未有的展覽,用各種不同的教育角度、最新數位印刷技術、多樣的操作體驗,透視維梅爾這位謎樣的畫家,不僅深入了解維梅爾的一生、也探索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豐富的歷史與藝術知識。◇

《台夫特一景》 1660-1661年 98 x 117.5 cm(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台夫特一景》 1660-1661年 98 x 117.5 cm(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戴安納和她的同伴》  1653~1656年 98.5 x 105 cm(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戴安納和她的同伴》 1653~1656年 98.5 x 105 cm(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