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學生程度差異大 學者:教育資源應均衡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黃敏雄。(記者方惠萱/攝影)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黃敏雄。(記者方惠萱/攝影)

【記者方惠萱/台北報導】有研究指出,台灣學生的數學表現在學習過程中有「突飛猛進」與「差距驟增」這兩個獨步全球的特色,學者推測,可能與台灣的升學考試制度有關,呼籲學校不應讓資源集中於資優生,也希望政府針對成績落後學生落實補救教學。

科技部23日舉行記者會,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黃敏雄表示,研究發現,台灣學生從小四到國二這4年期間,數學表現達到所屬年級國際最高標竿的比例大幅提高,此外,學生間數學程度懸殊劇烈擴大,都是其他國家沒有的現象。

黃敏雄指出,這可能因為國中基測標示了細密的成就等級,讓成績好的學生更積極。此外,雖然政府呼籲不要能力分班,但是多數學校為了升學率,其實已將資源用於成績優異的學生,造成成績差距擴大。

研究並發現城鄉之間的學習成就差異僅占整體成就差異的5%以下,顯示成績非由城鄉差距造成,他希望,教育部的補救計畫應普及各公立國中、小。

基測將於今年廢除,會考與特色招生考試成為升學方式之一,黃敏雄認為應該會改善成績落差,但幅度未知;他也強調,影響學習因素多種,補救教學雖然並非萬靈丹,但這是目前看起來最適合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