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教育科普

師曠之聰

  (圖/志清)
(圖/志清)

文/容欣
師曠,字子野,晉悼公、晉平公執政時期人(西元前572~532年),是晉國主樂大師。

師曠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又稱瞑臣。曾擔任晉國大夫,是當時著名的大音樂家,以「師曠之聰」聞名後世。他還是位傑出政治活動家和博古通今的學者,時人稱其「多聞」。

技藝超凡

傳說師曠鼓琴,通乎神明。「玉羊,白鵲翱翔,墜投。」按古人說法,以五羊、白鵲為「玉音協和,聲教昌明」的瑞徵,師曠能贏得此譽,足見其技藝不凡。師曠音樂知識非常豐富,他不僅擅長彈琴,還通曉南北方的民歌和樂器調律,並善用琴聲表現自然界的音響,描繪飛鳥飛行的優美姿態和鳴叫。

師曠雖為樂官,但他不同於一般樂工,他認為音樂是通過各地風謠的交流傳播德行的,應該使音樂傳播的教化無處不到,使德行傳播得既廣且遠,用詩來詠唱它、用禮來節制它,才能使遠近各處無不歸化。

治國宏論

師曠對音樂的體悟同樣體現在其對政治的見解,師曠曾向晉國國君提出了許多治國主張。有一次,晉平公感嘆師曠生來就眼瞎,飽受昏暗之苦,師曠則言天下有五種昏暗,其一是君王不知臣子行賄博名,百姓受冤無處伸;其二是君王用人不當;其三是君王不辨賢愚;其四是君王窮兵黷武;其五是君王不知民計安生。

當衛獻公因暴虐而被國人趕跑時,晉悼公認為民眾太過分,師曠則認為,百姓是國家之本,同國君一樣,都是上天的子民。國君的主要責任是代天養民,而絕不能「肆於民上,以從其淫」,否則,便是「棄天地之性」。

至於如何對待使「百姓絕望」的君主,師曠曰:「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就是說可以趕走那些殘暴的國君。晉悼公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又問起治國之道,師曠答:「唯仁義為奉。」簡言之,為「仁義」二字。

德法並重

治國上,師曠主張為政清明,德、法並重。國君應「清淨無為」、「務在博愛」,同時,還應借助法令來維護統治,「法令不行」,則「吏民不正」。在用人方面,他主張對德才兼備者應委以國家重任。如果「忠臣不用,用臣不忠,下才處高,不肖臨賢」,就會埋下亂政的隱患。經濟上,師曠主張富國強民,民富才能政平。「空虛府庫」將導致「國貧民罷,上下不和」的局面。統治方法上,師曠主張「廣開耳目,以察民情」,使百姓冤屈有處申訴。

他還提出「不固溺於流俗,不拘繫於左右」的積極主張。認為國君應「廓然遠見,卓然獨立」,這樣才能避免失誤,有所作為。齊國當時很強盛,齊景公也曾向師曠問政,師曠提出「君必惠民」的主張。

直言進諫

師曠稟性剛烈、正道直行,他嫻於辭令,卻從不趨炎附勢。晉平公晚年,驕泰奢侈、貪慾無足,師曠多次力諫。

一次,晉平公同群臣飲酒時,喟然長嘆:「莫樂為人君,唯其言莫之違。」師曠侍坐於旁,認為這不像「君人者」所言,竟操琴向平公撞去。沒有仗義死節的氣概,何以敢如此「犯君」。平公晚年,宮室滋侈、大興土木,愈加荒淫無道,晉國霸業日衰。在晉平公淫奢無度之時,師曠仍敢犯顏直諫,其不畏權勢的正直品格令人們十分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