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轉型文創觀光20年 黃煥彰盼手工紙再現風華

隱身埔里鎮鐵山路小巷道中的台灣手工紙店 「廣興紙寮」。(記者林萌騫/攝影)
隱身埔里鎮鐵山路小巷道中的台灣手工紙店 「廣興紙寮」。(記者林萌騫/攝影)

文/記者林萌騫
成立於民國58年的廣興紙寮,在手工紙出口到東北亞最暢旺的70年代,聘用的抄紙師傅超過30位,但進入80年代西進潮風起雲湧,外銷市場被低價紙攻占,選擇根留台灣的廣興紙寮負責人黃煥彰從82年開始力拚轉型,期盼藉由觀光工廠延續造紙文化,並讓手工紙再現風華。

手工紙廠群聚

黃煥彰表示,拜埔里出好水的恩賜,手工紙有了產業群聚的基礎,最興盛時全埔里的紙廠家數高達46家,業主不是親戚就是好友,每年都舉辦數千位員工的產業運動會。埔里手工紙也是一種MIT,代表一種品牌的光榮度,是埔里當地很不容易形成的一種產業,唯有在埔里才能買到的特殊產品。

民國82年是轉折點

80年代西進風起雲湧,勞力密集產業外移到中國大陸及周邊國家,當時台灣因為房地產蓬勃發展,抄紙的工作沒人願意做,紙廠缺抄紙師傅成為常態,產業興起出走潮,當時大陸又開出優渥的條件,吸引業者到對岸發展。

當出去的業者將低價紙傾銷回台灣時,根留台灣的廣興根本無力抵擋,產品嚴重滯銷,在找不到生路時,恰好前台灣工藝中心主任翁徐得在民國82年將日本人產業觀光的觀念引進埔里,廣興開始拚轉型,比政府推的觀光工廠早了十多年。

選擇根留台灣的廣興紙寮負責人黃煥彰從民國82年開始拚轉型,期盼藉由觀光工廠延續造紙文化並讓手工紙再現風華。(記者林萌騫/攝影)選擇根留台灣的廣興紙寮負責人黃煥彰從民國82年開始拚轉型,期盼藉由觀光工廠延續造紙文化並讓手工紙再現風華。(記者林萌騫/攝影)

轉型觀光工廠 閒置空間再利用

「只是把傳統抄紙師傅使用的空間轉換成另外一種服務」,黃煥彰表示,手工紙的需求減少,抄紙師傅走了一半,他就將缺額改成導覽人員,在週一至週五,為校外教學學生解說造紙過程並指導手工紙DIY,紙寮成了學校教學的空間,讓學生認識造紙文化。

「人家會跑大老遠來看,一定是看別地方沒有的東西,紙工廠的味道!」他說,廣興紙寮隨時都有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及大陸的遊客,顯然要來看他們當地所沒有的東西,大興土木改變紙廠的歷史風貌,為了觀光而觀光一定死翹翹。

廣興紙寮轉型觀光工廠後的校外教學「手工紙DIY」。(廣興紙寮提供)廣興紙寮轉型觀光工廠後的校外教學「手工紙DIY」。(廣興紙寮提供)

文化創意「菜倫紙」

除了守住文化用紙本業及發展造紙教學,廣興紙寮連續在98、99、100年取得文建會補助案,以文化創意開發出可以吃的紙張,以「菜」倫紙為招牌在紙寮開賣,全台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想嘗鮮就一定要來埔里,有刺蔥、巧克力、玫瑰花香、薑、蔥等多種口味,任憑消費者挑選。

黃煥彰說,將各種蔬菜、水果的纖維做成可以吃的紙,目的也是想盡辦法把紙寮的抄紙技術保留住;因為用精緻的手工紙來畫圖、寫字不是每一個人都行,但秀色可餐的創意紙張卻是每個人都會想來嘗試吃看看。

廣興紙寮文創商品巧克力紙片。(廣興紙寮提供)廣興紙寮文創商品巧克力紙片。(廣興紙寮提供)

手抄工藝紙之美

各種植物纖維也都可以做成工藝用紙,各有獨特色澤與美感,可以用來包裝、做書皮等等,腦子想得到的都可以拿來應用;甚至於會危害在地生態的外來種,如森林之癌小花蔓澤蘭,也不一定要除之而後快。黃煥彰感嘆,台灣的教育欠缺對手工紙美感的欣賞,不然廣興也不會轉型得如此辛苦。

今年,南投縣政府與埔里觀光工廠業者合作推出「紙文創見習之旅」主題套裝遊程,先帶民眾到紙教堂生態園區採集小花蔓澤蘭當原料,然後到廣興紙寮製成明信片,日後送親朋好友,午餐則享用紙宴,下午到最後一站造紙龍體驗館做小花蔓澤蘭紙筒。

最精緻的手工紙在埔里

黃煥彰說,市場機制決定一個產業的興廢,全台的手工紙廠都集中在埔里,目前整個產業僅剩6家,發展觀光工廠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走出的路,雖然至今還未走出產業谷底,但20幾年來幾乎天天開放觀光的結果,台灣民眾及國際遊客才逐漸知道「喔,原來埔里有這麼精緻的手工紙。」

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他最欣慰的是「自己很努力在做」,除了轉型觀光,拚文化創意讓造紙文化延續下去,發展非常精緻的文化用手工紙則是他一慣的堅持,事先考慮成為藝術作品後所牽涉到的保存、防偽、鑑定、修復等因素,他和老師傅們是「隱藏在鐵山路小小巷道裡的一群寶。」◇

廣興紙寮文創商品紙飯糰。(廣興紙寮提供)廣興紙寮文創商品紙飯糰。(廣興紙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