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醫藥烏托邦--醫期無醫(上)

 (123RF)
 (123RF)

文/胡乃文(台北上海同德堂醫師)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如果這樣生活的話,人們可以不生病;可以達到「醫期無醫」的理想境界。 

前面這一段話是選自《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說的是人避免受到風寒等從外來的「病邪」,本身處世的修養能「恬淡虛無」,如此就能達到「精神內守」的狀態,是最好的狀態。 

什麼是「醫期無醫」?這應該算個理想的「烏托邦境界」。 當醫師的人,希望的是將所有的病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人們都不必忍受患病的苦;那醫師職業可以不存在於世,這個理想的境界有沒有可能達到? 

發展醫藥的目的是什麼 

只要是人,都有可能突如其來的生病。有時是由於外來的感染,有時是由於情緒的管理不良,有時是被車撞、從高處跌下⋯⋯在在都是不能預測的;《黃帝內經》說:「譬如墮溺豈能期?」 

只要是選擇醫藥這個行業的人,想法都差不多,就是:人有病了,不管輕重緩急都有必須把它治好的概念。 限於不同的醫學理論和邏輯,東西方就有不同的治好病的邏輯和方式。 

怎麼治好病 

西醫看病,從發病的源頭看,的確治好了很多的流行病和部分的感染病。外科方面,急性的、物理性的損傷也是西醫的強項;立即動手術、止血、防止感染⋯⋯

近代的西醫,為了更明白人究竟生了什麼病,還發展了各種化學檢驗方法和各種大型透視儀器,利用電腦輔助分析的技術;也許最終找到病的源頭可能是生瘤、可能是新型的病毒、可能是缺少某種礦物質⋯⋯之後,還是常常難以有立刻有效的藥物或治療法。

中國傳統醫學看病,它的方式是通過幾種診法,叫做「望聞問切」的四診方法;就只是簡單的醫家病家面對面看、聽、問、切脈。

在確實分辨了病人的虛實寒熱之後,據以處方用藥、用針⋯⋯有虛的現象就補虛,有實的現象就瀉實,有寒就溫寒,有熱就清熱,利用這種平衡的方式,將病治好。

治好了病,中西醫都希望那個病不再發生,預防同樣的病以後再發病。

  (123RF)

上工治未病的境界 

在預防病的方面,西方醫學和傳統中醫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西方醫學,利用疫苗預防近期可能發生的流行病,或將處於某種危險當中的可能感染的病。而傳統中醫就還是只使用簡單的四診診法,分析人的體質所屬的寒熱虛實,將它們平衡了,遇到流行病病菌或病毒,單靠身體的能力就能自行預防了。 

西醫利用疫苗預防流行病的感染。而疫苗,是最近幾十年來的科學產物。 

近幾十年來,免疫學的知識發展有非常好的進步。利用這個學問來製作疫苗,速度加快到幾個月就能符合社會所需。 

因為它的理論和邏輯的關係,使用了感染源結構體的物質,將之弱化後,注射或接種進入人體。感染源的遺傳物質如DNA或RNA等進入人體之後,和人體的遺傳物質有沒有任何不良的融合,是很難明明白白知道的。 

近年來,很多人都意識到轉基因(基因改造)作物的可怕。轉基因作物,就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式,將某些遺傳物質和作物的遺傳物質進行部分的交換和融合。這樣的作物,人們不敢吃,飼養動物之後那個動物的肉也不敢食用。 

現在,居然將其他物種的遺傳物質以注射或接種的方式,將人的細胞暴露於「轉基因化」的危險當中;如此,如果人的基因變了,不知道該如何處變不驚?如此的預防方式,除了預防一個可能接踵而至的病以外,給了人類什麼好處? 

中醫還是利用它特殊的治病理論和邏輯來預防流行病。 

中醫預防病的方法,很簡單。人的生病原因就是外來的、人內部的、非來自於外也非來自於內部的;稱之為外因、內因、不內外因。 

傳統中醫了解,風火溼燥寒等天氣的異常變化會令人生病,也了解人體本身也有風火溼燥寒等不同的體質;不同的體質,可能遇到正常天氣變化,也會因為「同氣相求」的關係而致病。調整人的體質符合於「中」,也就是一個平衡狀態,就不容易得病。 

  (123RF)

不同的人,本身在情緒方面是有一定不同特質的。傳統中醫了解,過度的情緒變化,會令人生病;喜傷心、怒傷肝、憂思傷脾、悲傷肺、驚恐傷腎;如果情緒發生異常,中醫可以使用各種方式,令人不過度情緒化、當情緒不能很正確舒緩時,再使用各種藥物的五臟五行相生相剋方式治療或預防。(明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