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觀點

楊寧:貝聿銘留美成大師 家族成員苦難多

貝聿銘和羅浮宮。
貝聿銘和羅浮宮。(網路圖片)
文/楊寧
提到貝聿銘,很多人都會想到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前的玻璃金字塔,其正是這個著名的現代主義建築的設計師。除此之外,香港的中行大樓、日本MIHU美術館、美國達拉斯市政廳、華府的東廂博物館以及臺灣東海大學的教堂等,也都是貝聿銘的代表作。他也因此獲得了眾多的獎項。而讓今年業已百歲的貝聿銘在其人生中可以取得如此成就,源於其當年的一個決定。

出身名門望族 

2001年,貝聿銘致信時任上海市市長的徐匡迪,要求保留其家族長年居住的老房子,卻未受到重視,老房子很快被拆除。這幢「豪宅」是貝家有「上海顏料大王」之稱的貝潤生於1911年買下來的,貝氏家族在此歷經五代。

說到貝氏家族,那在蘇州可是赫赫有名的姓氏。根據貝聿銘傳記的介紹,貝氏族人,是在元末戰亂中,來到蘇州的。他們靠行醫賣藥起家,到了乾隆年間,貝氏已經成為蘇州四富之一。貝家樂善好施也是出了名的。離蘇州博物館300米,就是蘇州最著名的園林獅子林,也是貝家的老宅。據說清朝喜歡遊玩的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必定住在獅子林。

貝聿銘的祖父貝哉安為貝家第13世孫,曾是蘇州府學貢生。後因父親突然離世,轉而打理父親的生意。1915年,貝哉安參與創辦了上海銀行,還協助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國旅行社,後來在蘇州成立分社,任經理。貝哉安生了五個兒子,均從事銀行業,其三子貝祖詒就是貝聿銘的父親。

貝祖詒東吳大學畢業後,娶了清朝最後一任國子監祭酒的女兒莊氏為妻,生了三男三女,長子是貝聿銘。貝聿銘13歲時,母親去世,貝祖詒娶了在歐洲邂逅的21歲的江南名媛蔣士雲。二人恩愛到老。

貝家除了貝哉安這一支興旺發達外,還有貝聿銘叔祖貝潤生這一支也發展的非常好。貝哉安被稱為「金融世家」,貝潤生則被稱為「顏料大王」,因為他是靠賣顏料發家的。
貝潤生對貝家最大的貢獻是買下了蘇州的獅子林,並先後投資80萬元,歷時7年將其修復。電視記錄片《世界華人》有一集專門介紹貝聿銘,片中有一大段是其回憶當年的自家花園:「獅子林以前是我們貝家的,貝家有了這個花園是100年了。所以我小的時候,夏天我回蘇州總是到獅子林裡面玩。那時候沒有多少人,很少人進去,是私家的公園,我們家的庭院以石頭聞名,這些石頭形狀很奇特,有很多洞有很多斑跡凹凸有致,似乎一半是生命一半是石頭。」

這些有著生命的石頭原來是貝潤生先要工匠按照石頭的形態,鑿好洞,然後放進水裡,任憑流水的沖刷,這樣浸潤上一年半載的石頭,就變的圓潤而有生氣了。

留學美國後被父阻攔未回國

1917年貝聿銘出生後,貝祖貽為躲避戰爭,於1918年舉家遷居香港,設立中國銀行香港分行,並出任總經理。貝聿銘在香港度過了童年。1927年,貝祖貽出任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經理,一家人就搬到了上海,貝聿銘在此讀了中學。他每年暑假都會回到蘇州老宅獅子林,而這段經歷,影響到貝聿銘日後的設計哲學:「人與自然共存」、「家庭的真正含義:內聚力和歷史」。

1935年,18歲的貝聿銘遠赴美國求學,先在賓州大學讀建築學,後轉往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建築學士學位。1946年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彼時其父親貝祖貽官至南京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總裁,為宋子文所信任。1947年2月奉命開放外匯和黃金市場,因而引發黃金風潮,受各方指責被監察院彈劾而辭職。1947年8月任中國銀行常務董事。

中共1949年建政後,貝聿銘曾想回國效力,但貝祖貽阻止了他。或許貝祖貽內心是明晰中共是什麼貨色的。其自己也移居海外,1959年任香港上海商業銀行副董事長等。

貝祖貽的這一明智決定使這一支貝家成員躲過了中共的迫害,也為貝聿銘最終走向大師奠定了基礎,而留在大陸的其他貝家成員沒有一個躲過厄運的。

留在美國的貝聿銘1954年成為美國公民,並在哈佛畢業後進入公司工作,開始了自己的建築設計生涯,直至成為大師。

貝家其他成員的厄運

據網路署名「海那邊」撰寫的《這個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靠什麼傳承至今?》一文介紹,留在大陸的貝家人在中共建政後,很「識時務」的將大部分財產上交出去了,比如銀行、電力、燃油和染料的經營權,兩幢房子也交了,其中一幢是上海法租界南陽路170號的貝家花園洋房,一幢就是獅子林。

儘管如此,家族的人還是沒有擺脫厄運。貝聿銘的族弟貝重威,因右派入罪判刑22年,發配黑龍江勞教。妹妹貝聿琳想方設法弄了點白糖寄給他。後來,他對大家說,要是沒有這白糖,他肯定已經自殺了。

貝聿琳的銀行家丈夫儘管自降工資,但仍是「歷史反革命」,每次參加批鬥會回來,貝聿琳就對丈夫說,對你就一個要求,不要死。他的女婿梁成錦回憶:有一次他從批鬥會回家,孩子們看他掛著大牌子,就幫他摘下來,掛牌子的鉛絲把他勒出了深紫色的印記。大家都很難過,一時不知道說什麼,他自己卻「一彎腰從菜籃子裡挑了幾棵開著黃花的菜芯,又順手從地上揀了個瓶子,插好了往桌上一擺」,他說:有花就有春天,有花就有希望!

貝聿銘的九姑貝娟林嫁給了同為顏料大亨的吳同文。這對夫妻後來的遭遇也令人唏噓。當時貝娟林的嫁妝是一塊位於上海的土地,吳同文在這塊地上請人建造了一座豪宅,也就是後來被稱為「遠東第一豪宅」的「綠房子」。文革時,吳同文遭到批鬥後,與姨太太一起手把手在綠房子裡服毒自盡,貝娟林也被掃地出門。文革後,中共政府打算把綠屋還給貝娟林,但被她拒絕了:「不要了,就算拿回來,也找不回當年的氣派。」

貝聿銘的慶倖
  
留學美國後的1974年,貝聿銘第一次回到蘇州老家。他面對的是「100多位穿著破舊藍黑衣服的親戚」,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後來貝聿銘對同事說:「我在他們面前沒有一絲一毫的優越感。他們當中任何一個人可以是我,我可以是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人,一切都是歷史的偶然。」

然而,這偶然中也有著必然。正因為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貽對中共有著一定的認識,所以不僅自己得以善終,而且讓兒子也躲過了劫難,並使貝家的下一代人有著很好的發展:貝聿銘的四個子女們中,三個兒子畢業於哈佛大學,從事建築工作,女兒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法律,都非常出色。而貝家的另一支的下一代,如果離開大陸,或許也同樣可以有出彩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