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小英拚非核家園 民團:限電變常態

長風基金會17日邀集學者專家召開記者會,向政府提出能源政策的建言。(記者陳柏州/攝影)
長風基金會17日邀集學者專家召開記者會,向政府提出能源政策的建言。(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吳旻洲/台北報導】此次815全台大停電,引發國人對供電穩定性的討論。由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籌組的「長風基金會」17日舉辦記者會,國發會前主委杜紫軍說,「非核家園」是大家共同理想,但要在2025年達成這項主張,並非經過精密計算、而是政治決定;據他的推算,若要用再生能源取代核能,預估技術開發成功要等到2025~2030年之後,若能無縫接軌,再生能源最快也要2035年才有機會取代核能,因此若硬要2025非核家園,一定會常態限電。

行政院在去(2016)年9月確立了非核家園的能源轉型目標,短期除了推動汰舊傳統火力發電廠、推動汽電共生在夏季緊急增購制度、推動多元需量反應措施之外,還包括時間電價、計畫性減量及需量競價等。長期則規劃擴大再生能源發展、盡速完成「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增建天然氣卸收及輸儲設備、擴大天然氣使用。期望2025年能源配置能達到天然氣發電50%、燃煤電力30%、再生能源20%。

天然氣儲量不足 燃氣供電50%難達成

對於政府推動天然氣發電量達50%,前政務委員梁啟源質疑說,相較於韓國天然氣儲量有56天、日本36天,台灣天然氣只有13天,到了夏季尖峰用電期間更是連7天儲量都不到,只要連續颱風襲台,船無法靠港轉輸天然氣,天然氣發電就會大受影響,所以若要推動天然氣發電50%必然會有限電危機。

而且大量發展天然氣發電,勢必會帶動電價上漲,梁啟源以日本為例,自從2011年311大地震喊出核電歸零後,日本採用較昂貴的天然氣發電取代核電,結果工業用電費上漲40%、民生用電也漲35%,而且為了購買天然氣每年還增加3.5兆元的能源成本,所以日本政府才決定恢復核電廠運轉。

杜紫軍則說,核一、二、三廠2025年屆齡除役,原本規劃由核四接,後續由再生與燃氣能源替補上來,但現在核四不用,第一、二天然氣接收站也都滿載,要蓋第三天燃氣接收站必須耗費10年時間興建,勢必在2025年前無法蓋好,燃氣供電占比如何從32.4%提高至50%?

深層地熱開發中 估最快2035年才完成

至於再生能源部份,杜紫軍說,目前再生能源中,深層地熱是最有可能取代核能的能源,但美國預估深層地熱開發成功要等到2025~2030年之後,待儲電設備與技術成熟、且無縫接軌,預估台灣要2035~2055年之間才能完成,但政府卻主張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要到20%,以目前風力與太陽能發電量都遠無法達成滿載的情形,還要限定時段供電,貿然喊出2025非核家園,要如何滿足供電需求?

杜紫軍強調,天燃氣發電提升到50%、再生能源要提升到20%,這2項已確定都做不到,若政府仍執意要2025非核家園,會讓發電備轉容量嚴重不足,未來常態性限電是可以預期的事。
與會的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則建議,能源政策關乎人民生計,提早30年的非核家園看起來並不實際,應考慮「以核養綠」的方式,最起碼能保證能源穩定,不影響國家安全與民眾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