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人物特寫

假食物真功夫 幾可亂真的食品模型

鹽酥雞令人食指大動。(記者方金媛/攝影)
鹽酥雞令人食指大動。(記者方金媛/攝影)

文/記者方金媛
選擇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饑腸轆轆地走在百貨公司美食街,左看右想也拿不定主意,這時,櫥窗裡的食品模型,或許可幫忙省下不少麻煩......

食品模型亦為「立體菜單」,一比一將實物內容真實呈現,直接傳達料理內容和價格等訊息,讓顧客有安心感,也是泅泳在食物大海中的消費者,一盞及時的指路燈。

文創商品,拉近食品模型與民眾的距離。文創商品,拉近食品模型與民眾的距離。(記者方金媛/攝影)

食品模型緣起

食品模型的發展源於日本,最早可追溯到1917年,由「島津製作所」的西尾次郎所製作的「保健食物的料理模型」。

「島津製作所」成立於1891年,以製作標本起家,後來也製作各類專業模型。據研究推測,當時應有食品業者看到保健食物模型,而向島津製作所訂購轉用於商品銷售上,雖然距離形成風潮的程度還很遠,但應可稱得上是起源了。

1895年生於日本阜岐縣的岩崎瀧三,偶然觀察到蠟燭燃燒後,滴落的蠟液呈現出花瓣形狀,並發現蠟具有延展性。1935年,岩崎瀧三便以蠟為材料,經過多次試驗,終於製作出有皺褶且有立體感的蛋包飯,而這一顆蛋包飯也蒙騙過他妻子的眼睛,讓她信以為真。由於當時的突破與製作技術,帶動了食品模型產業的發展,岩崎瀧三也被譽為食品模型之父。

台灣第一人 雜役的學徒生涯 

郭志忠,是台灣從事食品模型的第一人,這段與食品模型的因緣,發生在1997年的夏天......

剛退伍,郭志忠閒來無事。一天,在美食展上,他看見一個櫃位展示了許多不能吃的食品模型,各個維妙維肖,出於學習廣告設計的靈敏,他詢問了許多問題。幾天後,這位年輕小夥子便拎著行李,北上拜師學藝了。

當時,台灣許多百貨公司是由日本人持有股份,美食街的經營也複製了東京模式,餐廳前的櫥窗裡展示「食品模型」是其特色之一,而製作也就理所當然地由日本師傅一手包辦。

郭志忠說,「工作後好長一段時間也只能打掃整理、修剪上色,做些周邊瑣事,根本無法接觸到技術核心─調製塑膠漿。」

但燒火做飯的學徒生涯自古皆然,抱怨不得,只能等待。終於,一道蚵仔煎成了郭志忠的轉捩點,紓解了他長久的抑鬱。

台式蚵仔煎 媳婦熬成婆 

當時,日本師傅製作蚵仔煎模型,久久做不出醬汁的效果。憑著對它的熟悉和色彩的訓練,郭志忠自告奮勇姑且一試,竟調出了粉橘又粉紅的淋醬,客戶看了十分滿意。自此,凡有關台灣小吃的模型製作,就由郭志忠負責了。

從此,日本師傅也以「台灣 No.1」稱呼郭志忠,背後代表的不僅他是日籍食品模型師傅山根的第一位工作夥伴,也代表了他習得獨門功夫,成為台灣繼承此技術的第一人。

1999年公司業務重心移轉至上海,因聽聞許多台商被陷害的消息,郭志忠無意前往,他決定回鄉另做打算。

但兩年多的學藝生活,讓郭志忠看到日本師傅的工作態度。他說,「他們一板一眼,演什麼像什麼,做事有一套嚴格的SOP,一點都不能偷懶。」

帶著滿滿的「職人精神」回家,但缺錢沒人脈,郭志忠拾起本行做平面設計,繼續沉潛著。

2004年郭志忠幫助友人經營公司,這時他已能獨當一面作食品模型,業績做得有聲有色。3年後,他離開了,他想創立自己的事業。「但進口日本原物料,始終不得其門而入」,郭志忠說。迫於現實,他又回到設計老路。

家鄉創業 安身立命

然而,上天又一次眷顧了他。因獲得舊同事山根女士和朋友的協助,解決了原物料的關鍵問題,2008年郭志忠成立了台灣卡固高食品模型公司,也是高雄唯一的食品模型公司。他終於可以在故鄉安家立業了。

在這座「塑膠廚房」裡,郭志忠料理出無數「美食佳餚」,此外,他也做過教學用的水晶脊椎骨、患有口蹄疫的豬鼻、豬蹄模型,但這些跨域合作都不是他的興趣;對「美」的追求,他鍾情的仍是「台灣小吃」。他說,「台灣小吃是家常食物,對它們很有感覺,就想把它們做得比真的還真,讓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酥炸的魷魚,彷彿剛起鍋。酥炸的魷魚,彷彿剛起鍋。(記者方金媛/攝影)
油亮亮的中式喜餅。油亮亮的中式喜餅。(記者方金媛/攝影)

但要如何將食品模型做得真、做得像,讓顧客心甘情願買單?郭志忠說,「除了平時對吃經驗的累積,和業主細節的溝通也很重要。」

他說,如製作鼎泰豐的「糖醋排骨」,得親自到廚房觀察主廚的烹調過程,觀察它的顏色、型態和堆疊方式;製作「排骨便當」,一定得啃掉好幾根骨頭,才能揣摩出排骨「鮮嫩多汁」的口感;又如「虎皮蛋糕」,也必須幾個真品下肚,才會拿捏得準蛋糕表面凹凸處不同深淺的色澤 。

鮮嫩多汁的豬肋排。鮮嫩多汁的豬肋排。(記者方金媛/攝影)

「每一個食材都有它的舞台,適當的排列組合會讓料理大大加分!」美學設計基礎深厚的郭志忠強調。在日式丼飯裡,他會堅持露出「白飯」,除了告知顧客實物內容,也要讓米飯演出自己的角色。

真假難辨 幾可亂真

郭志忠說,「蠟」是食品模型最初使用的材料,它的缺點是遇熱會變形,定型後質地較脆,細節也不易做出,在運送過程或擺放時也容易因碰撞而破損,現今改為「乙烯基樹脂」,質地較有韌性且耐高溫,有更多的發揮空間,仿真程度可達九成以上。

在製作工序上,郭志忠說,最難的是「上色」,剛出爐和放涼後的料理顏色有所不同,食品模型的任務就是要呈現料理的「最佳狀態」。這些幾可亂真的模型,還曾上了社會新聞版面,也讓郭志忠意外爆紅。

食品模型製作工序,「上色」最為困難。食品模型製作工序,「上色」最為困難。(記者方金媛/攝影)

「假干貝」事件

一家水產攤商經常展示北海道干貝真品,讓顧客了解顆粒大小,但沒賣出的展示品就得丟棄,著實浪費,老闆於是向郭志忠訂製一組干貝模型。

一個周末人潮眾多,老闆忙亂中錯把模型組給了顧客。次日老闆打電話求救,郭志忠也很著急,萬一把干貝放入火鍋中,煮成一鍋塑膠湯,事情非同小可!最後,透過社群網站發動尋「貝」啟事 ,才讓這場「假干貝」事件圓滿落幕。

展覽平台秀實力

在駁二,一桌團圓菜漾著濃濃的年節的喜氣,有人問:「蝦子可以摸嗎?」只聽郭志忠答:「盡量摸、盡量拍」;在百貨公司的展示廳,許多小朋友拿著一串串剛炸好的鹽酥雞作勢要大快朵頤、翻倒的珍珠奶茶讓觀眾露出闖禍後驚恐表情......

翻倒的珍奶是食品模型kuso的效果。翻倒的珍奶是食品模型kuso的效果。(記者方金媛/攝影)
鹽酥雞令人食指大動。鹽酥雞令人食指大動。(記者方金媛/攝影)
12道團圓菜,充滿新年喜氣。12道團圓菜,充滿新年喜氣。(記者方金媛/攝影)

「看到民眾看得高興,我也開心了!」郭志忠笑呵呵地說。

「展覽」,是近來郭志忠與民眾的互動方式。

「透過展覽,想證明自己的存在」,他說,「也希望拿掉櫥窗的玻璃,讓民眾親自觸摸,感受食品模型的材質,也讓民眾看到,台灣人製作的食物模型並不輸給日本人!」

抹茶牛奶捲心蛋糕,讓人垂涎三尺。抹茶牛奶捲心蛋糕,讓人垂涎三尺。(記者方金媛/攝影)

去(2017)年,郭志忠帶了一套辦桌菜、一碗牛肉麵和珍珠奶茶遠赴泰國,除了推廣台灣的好滋味,也讓他的觸角延伸到海外,繼續探索新奇的南洋味。

美味冷盤,烏魚子、香腸、粉腸,任君挑選。美味冷盤,烏魚子、香腸、粉腸,任君挑選。(記者方金媛/攝影)

對於辦展,郭太太卻有著不同的想法。「沒賺頭又顧不到工作,吃力不討好!」這是她對先生的抱怨。但展覽所需的文宣大小事,全賴郭太太打點支援。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個默默付出的女人」,這句老生常談又再一次獲得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