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台中

中市推參與式預算 公共政策開放市民提案

本年度南區及東勢區共入選25項提案,17日舉辦成果發表會。(記者黃玉燕/攝影)
本年度南區及東勢區共入選25項提案,17日舉辦成果發表會。(記者黃玉燕/攝影)

【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實踐直接民主、開放社區參與,地方建設不必等4年。中市自104年起,從中區開始試辦《參與式預算》,目前已逐步擴大到山海屯各區。本年度南區及東勢區共入選25項提案,經過兩階段網路票選,由市民選出每區6案,每案預算上限100萬元,這些提案後續交由市府各權責機關執行。

17日成果發表會,市長林佳龍表示,參與式預算讓市民成為城市主人,由下而上的直接民主,讓市府能傾聽、培力及賦權予人民,同時也影響市府政策制定,與市民形成夥伴關係。台中市參與式預算包含社區營造、都市景觀、空間利用或是社會關懷等議題,並由專家協助市民形塑提案內容,經過審議及辯論程序,產生的提案都是有民意基礎,政府在決策時也會納入考量,外溢的效果非常的大。

民政局表示,南區及東勢區的提案相當多元,有生活、觀光、教育、經濟發展、社會福利、文化、建設等不同類別,共計25個市民提案,顯示出市民對在地的關懷。例如由黃玉珍等人提出的「勢在必行」通用設計資源整合平台,將軟埤坑作為示範點,針對道路規劃友善的通道,以優先程度高低來進行分級,方便當地老年人口就醫及交通。

林佳龍指出,所謂民主政治並不是只有選出民意代表,許多日常的公共議題也可透過直接民主,而參與式預算就是非常具體的例子。市府透過參與式預算、i-Voting、青年審議會、開放政府等,讓市民成為城市的主人,能更謙虛去傾聽、培力與賦權人民,這也將影響到政府政策的制定。

民政局表示,民眾參與長達4個月的漫長提案、協調及投票過程,這些主張皆具有高度公共性與社會意義的提案,從人身安全、服務老幼,與行動不便者的社會正義、環境友善的公共建設,到社區活化等,反映許多市民生活中最直接面對的問題,也提出了符合在地環境與脈絡的解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