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名家評論

中共外交格局的第三種形態

⊙崔士方
5月15日,中共新華社發布了題為〈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消息,令很多人跌破眼鏡的是,出任外事委副主任的是李克強,而非「大熱門」王岐山,老王僅以外事委委員的身分與會。

這樣的結果,筆者來講,可謂既意外也不意外。

說意外。這是因為過去中共國務院總理做過外事小組組長(李鵬),但從未擔任過副組長,李克強出任副主任,是打破舊例之舉。

說不意外。乃是源於各國高層外交中,除了專業外交官外,非專業人物中最重要的有兩個——國家元首和行政首腦。但中共在文革後,行政首腦(總理)一直被當錢管家來用,儘管總理無論外訪頻次還是對外影響力都在國家副主席等門面人物之上,卻長期被「排擠」在外事核心圈之外。所以,這次李克強出任外事委副主任,與其說是破例,還不如說是職能復位,從不正常狀態回歸到名實匹配的相對正常狀態。

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在1981年復立以來,大致可分為兩種基本形態。早期的形態是以專業外交人員任副組長,如李先念的副組長是姬鵬飛(國務委員)、李鵬的副組長是吳學謙(副總理)、江澤民的副組長是錢其琛(副總理)。

從胡錦濤開始,轉為以非專業外交人員出身的國家副主席為副手,胡錦濤的副組長是曾慶紅、習近平,習近平第一屆任期的副組長為李源潮。這是第二種形態。

到了習近平的第二屆任期,形態再變。外事小組升格為外事委,外事辦主任楊潔篪也水漲船高地提升為政治局委員。應該說,李克強出任外事委副主任並非臨時起意,而是中共外交格局第三種形態的「預算中」一步棋。而王岐山的擔綱外交反而成了「預算外」的安排。

從實際外交活動來看,筆者此前預計的中共外交高層「習王篪毅」四人組,此時依然起效。

但從長遠觀察,王岐山的「外交加經貿救火」具有相當的臨時性,無論從年齡還是從其特殊黨內身分來看,他都不可能長此「臨時」下去,火滅了人自然就會退場。

既然李克強是「正選」副主任,王岐山雖然貴為「第八常委」,但畢竟只是一名普通黨員,也就不便並列。所以,王岐山退一步出任外事委委員,就是一種半幕後的格局。

新華社對外事委第一次會議的報導中,導讀末句為「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王岐山參加」,到了第一段則說,中央外事委副主任李克強,國家副主席、中央外事委委員王岐山出席會議。王滬寧、韓正參加會議。

這是一個頗有玄機的對王岐山排位「先抑後揚」的表述。導讀的潛台詞是,老王只是「第八常委」,排名在王滬寧、韓正之後;第一段則話鋒一轉,沒錯,老王雖然只是外事委委員,但在外事層面的話語權卻在王、韓兩名政治局常委(非外事委委員)之上。

在當前中美貿易戰烏雲壓頂之際,「救火隊長」王岐山一直按兵不動,雖然頻頻接見外賓,但至今沒有邁出國門一步,引發很多揣測。倒是劉鶴、楊潔篪、王毅表現相當活躍,飛來飛去。以老王的個性,這不但不表示他沒有插手,反而說明他可能插手很深,只是痕跡不露。真正在幕後出策之人,會謀時而動,可能現在還未到老王發力「出獵」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