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美中貿易戰 成翻轉台灣經濟新契機?

台灣得重新思考產業布局,擺脫依賴中國單一市場的局面,才是避開長期風險的有效對策。(中央社)
台灣得重新思考產業布局,擺脫依賴中國單一市場的局面,才是避開長期風險的有效對策。(中央社)

【記者張原彰/台北 報導】美中貿易戰一觸即發,未來戰火勢必延燒至台灣,台灣的產業短期受影響幅度不容小覷,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邱俊榮認為,美國正在解決中國問題,正是台灣無法解決的難題,台灣得在其中重新思考產業佈局方向,擺脫依賴中國單一市場的局面,才是避開長期風險的有效對策。

美中貿易爭端升級,美國日前宣布對自中國進口總值500億美元商品課徵25%的懲罰性關稅,以遏止中共不公平的貿易措施。中共並未因此調整其不公平的貿易制度,而是採取報復性作為,對美國祭出同等關稅措施。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透過白宮聲明表示,美國預計升級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美國貿易將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額外關稅,稅率10%,未來不排除再度升級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

川普在聲明中表示,美國原先希望透過懲罰性關稅,讓與中國間的貿易關係,趨向平衡的局面,但中共採取的行動已表明,中共無意改變其不公平做法,包括:獲取美國智慧產權、科技技術等,且還進一步威脅無辜的美國公司、工人和農民。

川普強調,在完成法律程序後,如果中共拒絕改變其做法,美國仍堅持實施最新版本的新關稅措施。美國和中國間的貿易關係,必須變得更公平,而美國會持續使用一切工具,為所有美國人創造一個更好、更公平的貿易系統。

美中貿易戰的號角若響起,長期依賴全球供應鏈的台灣,將難不受到戰火波及,邱俊榮認為台灣受影響的程度絕對不容小覷,「台灣對中國的依賴度堪稱全球最高,因此受衝擊的程度絕對會比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高。」

ECFA受惠四大產業 美中貿易受波及

「兩隻大象打架,台灣長期依賴中國,好比就在中國這隻大象背上,當然會受到影響」,邱俊榮分析,受影響的產業可分兩個面向觀察,一是三角貿易比重高的出口零組件類,如:到中國組裝出口到美國市場的電子零組件、汽車零組件、紡織產業中上游等,當年受惠於ECFA的紡織、汽車、石化、鋼鐵等四大產業都會受到波及。

邱俊榮說,另一面向是進口中國原料再出口到美國的產業,包括:進口鋼鐵的工具機業者,或是加工初鋼再出口到美國等產業,這些含中比較高的業者,受到的衝擊都會比較大。

邱俊榮說,台灣經貿投資多元化的努力不夠,相當依賴中國經濟,目前正是暴露在風險下的時刻,美中貿易戰若真開打,短期內恐得經歷一段陣痛期。此時,產業消極面為期盼這兩頭大象別碰撞,但這非治本之策,因為問題不解決,長期風險恐比短期的還要危險。

美國正在解決 台灣的產業難題

「美國正在解決的對中貿易亂象,其實也是台灣正在面臨的難題」,邱俊榮說,中國靠著侵權模仿,以及併購、挖角、竊取等模式,取得美國的關鍵技術,以發展中國製造2025計畫,「美國擔心的事情,難道台灣不擔心嗎?不少中國產業靠著汲取台灣的能量才得以壯大,台灣才是受害最深的國家。」

邱俊榮說,美國某種程度上,希望透過懲罰性關稅,迫使中國解決不公平的貿易做法,如:透過中共政府的力量,以國企補貼等方式協助中國企業出口,同時遏止中共竊取美國技術等不良情勢,「這些正是台灣需要解決的難題。」

邱俊榮認為,在這樣的局勢下,業者不應只把目光鎖在是否出現轉單效應,而是需要讓產業佈局多元化、貿易多元化,否則持續依賴中國市場,未來受到的衝擊恐怕會持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