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鼓勵台商回流 政院擬推獎勵措施

因應美中貿易戰的衝擊,政府準備提出一系列政策,鼓勵在中國大陸設廠的電子業回流台灣。圖為示意圖。(AFP)
因應美中貿易戰的衝擊,政府準備提出一系列政策,鼓勵在中國大陸設廠的電子業回流台灣。圖為示意圖。(AFP)

【記者郭曜榮、李怡欣/台北報導】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向外媒表示,因應美中貿易戰的衝擊,政府準備提出一系列政策,鼓勵在中國大陸設廠的電子業回流台灣。

鄧振中同時兼任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代表,他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這些獎勵措施正在最後確定中,包括放寬土地使用規定、擴大對更新設備及自動化研發支出的租稅優惠。

鄧振中說:「如果台商決定回台生產更多商品,政府必須幫助他們。」

《金融時報》指出,若貿易戰導致中國經濟放緩,台灣是受衝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因為台灣有許多電子生產商在中國大陸設有生產基地,中國每年約占台灣出口達40%。

鄧振中表示,目前美中雙邊已加徵的500億美元關稅,以及下一輪可能對2千億美元商品課徵的關稅,對台灣尚不會造成重大損失,但如果爭議升級,涵蓋到消費性電子產品,例如手機或筆記型電腦,「(對台灣)影響將非常嚴重」。

謝金河籲租稅大赦

對於政府盼台商回流建設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川普透過減稅,呼喚2兆4千億美元熱錢重返美國,近期美股果真上揚,有力支撐川普政策;同理,要吸引台資回流,也要從租稅大赦角度著手。

謝金河表示,中美貿易戰下,鋼鋁等多項產品關稅增至25%,台商想回台,但當地國課稅,錢回台灣又再被徵收「20%海外所得稅」,等同一隻牛剝兩層皮,讓台資卻步。

另一方面,政府希望台資回流挽救失落20年的台灣產業,又擔心熱錢湧入房市、炒高房價,財政部擔心降稅導致「租稅不公」,外界則質疑,放寬租稅門檻是幫台商處理肥咖條款,各界聲音不小。

對此,立委劉世芳表示,「應以國安及全球金融大戰略思維,來看待資金回流」。她指出,全球金融秩序變動,此時正逢台灣產業轉型時機點,台灣面臨中共對台31項措施威脅,政策不跟著改變,台錢不回來,就是轉流向香港、新加坡等地置放,對台灣相對不利。

劉世芳說,目前國稅局海外所得稅收僅10億元,與10兆海外資金可徵稅額1千億元「相差甚遠」,這顯示回流意願不高,她希望為台商創造一條回家坦途。

海外回流資金  立委籲導入5+2

為此,劉世芳與37位立委今年4月提出「促進境外資金回國投資特別條例」,已於4月25日一讀通過。

該草案明定不分財產或所得均以4%計,且匯回資金三年內不得進入房地產,劉世芳補充,回流的錢更要進一步引導進入「前瞻基礎建設、5+2產業、長照以及新創事業」,促進台灣產業升級,這是「獎勵愛護台灣的台商,鼓勵投資台灣」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