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烏鰂四藘茹一方治血枯

烏鰂是什麼?它就是一般人們常吃的烏賊。烏賊有一個「脊骨」叫作「烏賊
骨」,又有人叫它「海螵鞘」,它能用以治病。這裡所謂的「血枯」,就是它最主要能治的一種病。(123RF)
烏鰂是什麼?它就是一般人們常吃的烏賊。烏賊有一個「脊骨」叫作「烏賊 骨」,又有人叫它「海螵鞘」,它能用以治病。這裡所謂的「血枯」,就是它最主要能治的一種病。(123RF)

文/胡乃文(上海同德堂醫師)

《內經.素問》記載一種叫作「血枯」的病。血枯病的症狀是,胸脅支滿,不能食;發病的時候,會先發出腥臊的臭味、出清液、唾血之後四肢滿悶、目眩、常常前陰後陰出血。血枯的致病原因之一是年少時,曾經有大脫血;原因之二是酒醉後行房,以致於中氣枯竭、傷到了肝,最後月事衰少甚或不行經。治療的方式是以四份烏鰂一份藘茹為末,以雀卵共同做成像小豆那麼大的丸子;每服五丸,飲以鮑魚汁,所以利腸中及傷肝也。這個處方被稱之為「烏鰂四藘茹一方」。 

烏賊骨即海螵鞘

烏鰂是什麼?它就是一般人們常吃的烏賊。烏賊有一個「脊骨」叫作「烏賊骨」,又有人叫它「海螵鞘」,它能用以治病。這裡所謂的「血枯」,就是它最主要能治的一種病。

烏賊魚,記載於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和魚相同,分類在「鱗部」,它又叫作烏鰂、墨魚、纜魚;多是因為它的生態而命名。

「墨魚」?多數人都知道是它在遇敵時,會噴出墨汁。陶隱居說,這種魚是鸔鳥所化;現在這個鳥的口、腳都還完整相類似,而且它腹中有墨可用,它能吸波、噀墨,使水變得溷黑,用以自衛的,是為了防止為人所害;因此得名叫作墨魚,也叫「烏鰂」。

那麼它為什麼又叫作「烏」「賊」呢?《南越志》說,它喜歡吃「烏」,它是一種鳥;為了吃到烏,就隨流浮在海上,飛過的烏見到,以為它死了,就去啄它,乘機就捲了這種鳥入水而吃掉,所以被叫作「吃烏的賊」了。

叫作「纜魚」,是因為它有兩根很長的「鬚」(現在叫「觸手」,上面有吸盤),當遇到大風大波浪,就用鬚「下矴」或「黏石如纜」,那就是說用觸手上的吸盤吸住海石,不被海浪沖走,所以稱為「纜魚」。

也有關於烏賊有趣的傳說,陳藏器聽過海邊人說,是以前秦王東遊的時候,將「算袋」拋在了海中就化了烏賊魚;看烏賊的樣子的確有點形似,不但如此,連那墨都還留在烏賊的腹中。算袋就是古時的百官用以貯放筆墨硯的袋子。

李時珍說,「烏鰂無鱗有鬚,黑皮白肉,大者如蒲扇……背骨名海螵蛸,形似樗蒲子而長,兩頭尖,色白,脆如通草,重重有紋……」,平時在中醫藥當中使用的是它的「背骨」,中醫師寫處方時,有的寫海螵鞘、有的寫烏賊、有的寫烏賊骨、也有寫鰂骨的。

烏賊骨的藥效是什麼呢?

烏賊骨的藥效,基本上就是《內經.素問》的「烏鰂四藘茹一方」治療的「血枯」,無非就是祛除瘀血、生出新血之類;它涵蓋了男科、女科、兒科、內科、外科、眼科。男科方面,如《名醫別錄》的「腹痛環臍,丈夫陰中寒腫,令人有子」;女科方面,如《本經》的「女子赤白漏下,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無子」;兒科方面,如陳藏器的「炙研飲服,治……小兒下痢,殺小蟲」。以上都是內科疾患的治療。外用方面,研末,能「敷小兒疳瘡、痘瘡臭爛,丈夫陰瘡,湯火傷,跌傷出血」。眼科方面,研末,和蜜一起點「治眼中熱淚,及一切浮翳」。現代醫方有治療胃酸過多可能形成胃腸潰瘍病狀的處方,叫作「烏貝散」的,它可以中和胃酸也有癒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