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預防行動障礙症候群上身 補鈣、補D仍不夠 配合規律運動才有效!

行動障礙症候群多是歸因於長期骨鬆未妥善治療,逐漸演變為肌力與行動力的退化,最後導致行動障礙症候群。 (Fotolia)
行動障礙症候群多是歸因於長期骨鬆未妥善治療,逐漸演變為肌力與行動力的退化,最後導致行動障礙症候群。 (Fotolia)

文/記者李郁玫
86歲的宋奶奶,4年前因左股骨頸骨折接受手術,由於擔心再度骨折,術後開始每天食用鈣片,希望藉此增強骨質。不料去年6月出遊時不慎二度跌倒骨折,當下疼痛劇烈且無法行走,緊急送醫後,確診為行動障礙症候群,日後須以輪椅代步,讓身邊的親友都相當難過與不捨。但是宋奶奶不氣餒,透過運動治療的介入,短短2個月即無須再依靠輪椅代步,也恢復過往行動自如的生活品質。

何謂行動障礙症候群?

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表示,股骨頸骨折是年長者常見的一種嚴重傷害,近年隨著壽命的延長,發病率也逐年上升;而行動障礙症候群是因老化、骨質密度與肌肉品質下降等各種因素造成日常行動困難,除了一般民眾所熟知的骨質疏鬆症之外,肌少症、關節炎、握力不足、容易跌倒與肥胖,也都屬於行動障礙症候群,而且其骨折風險相較於正常人高於50%以上。 

缺乏運動易患行動障礙症候群

2018年,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與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再度深入全國各社區的里民中心與養護中心,舉辦行動障礙症候群全方位篩檢巡迴檢測,共計篩檢2,086人,其中有高達85%為行動障礙症候群的高危險群,更有64%確診為行動障礙症候群,而當中有半數以上的年長者是因為缺乏運動所致。 

陳芳萍說,在各界積極呼籲補鈣的衛教宣導下,民眾補充鈣質的比率雖有明顯提升,但仍有近90%年長者身陷行動障礙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即使平日積極補充鈣質,對於預防行動障礙症候群仍顯不足。 

只補鈣與D仍顯不足

此外,根據調查結果還發現,平日沒有補充鈣質的人罹患行動障礙症候群的比率為74.7%,平日有補充鈣質的人罹患行動障礙症候群的比率為82.8%;平日沒有補充維他命D的人罹患行動障礙症候群的比率為80.9%,平日有補充維他命D的人罹患行動障礙症候群的比率為67.7%。依照這樣的結果來說,平日只有單純補鈣,對於防治行動障礙症候群並無顯著效果。 

平日有補充鈣質或維他命D的民眾,若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還可再降低約 20%行動障礙症候群的發生率。 (Fotolia)平日有補充鈣質或維他命D的民眾,若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還可再降低約 20%行動障礙症候群的發生率。 (Fotolia)

陳芳萍說明,雖然平日只有補充鈣質或維他命D而罹患行動障礙症候群的比率仍超過50%,但這並不表示民眾就不須補充鈣質與維他命D,因為平日有補充鈣質或維他命D的民眾,若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還可再降低約20%行動障礙症候群的發生率。 

行動障礙症候群的高危險群

陳芳萍提醒,行動障礙症候群多是歸因於長期骨鬆未妥善治療,逐漸演變為肌力與行動力的退化,最後導致行動障礙症候群,在此呼籲民眾要定期至醫院檢查骨骼與肌肉健康,尤其是身高縮減超過3公分、男性小腿圍小於33公分、女性小腿圍小於32公分,以及身體品質指數(BMI)超過24.8,都很有可能罹患行動障礙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