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台中

中市移工商場商機上億 開新南向契機

「第一廣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從車站走到廣場不到200公尺,意外承接來自各地的移工浪潮。(記者黃玉燕/攝影)
「第一廣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從車站走到廣場不到200公尺,意外承接來自各地的移工浪潮。(記者黃玉燕/攝影)

文/記者黃玉燕
第二週發薪日,東協廣場商圈整個滾燙了起來!近3萬名移工從四面八方湧來,購物、約會、唱歌,除了消費,辛苦攢來的鈔票,甚至為家人添置的衣服、鞋子及日常用品,也在這裡匯集,然後一筆筆地往家裡送。

午後2時,小黃司機們從成功路魚貫駛入,然後分流在廣場的各個街角處,守株待兔般地靜靜等待著移工們,結束一天的歡樂、返回工作地。「他們多半是大里、太平、霧峰工業區來的」,小黃司機張先生算準移工的發薪日,每個月都會到廣場吆喝載客1~2回,這一趟行程平均收入在500元~1千元之間。

勞動力轉動消費力 一廣

大樓商店街區,假日擠得水洩不通。大樓商店街區,假日擠得水洩不通。(記者黃玉燕/攝影)

意外承接移工浪潮    

距離台中火車站不到200公尺,一棟荒廢的舊商場「第一廣場」,是20年來由移工自行築起饒富生命力的地下社會經濟,這不僅讓一棟破敗大樓死灰復燃,還支撐起整個商圈的消費力,三百多家靠移工吃飯的異國商店,每個月為市府賺進大把鈔票,據估計,月營收可達1.2億元。

如今這股龐大的消費力,不只限於圍繞「東協廣場」的幾條街區,其動能甚至向外擴散到鄰近的一中商圈。隨著台中大車站工程陸續完工,有三井等大型商場的進駐,預料這股來自全台的移工量能,還會再擴大。在新南向政策推動下,甚至有機會成為台商前進東南亞的前哨站。

根據最新統計,2018年10月底,台灣外籍移工人數已破70萬,約占台灣人口的近1/40, 代表每40個台灣人就有1位是移工,移工已是台灣不可忽視的勞動力。六都移工人數比一比,桃園超過11萬人最多,台中居次也破10萬,除了勞動力,若將鄰近台中的縣市彰、投、苗和雲林加總起來,中台灣22萬移工大軍,所創造的經濟力同樣不可小看。

地下三層、地上十三層的「第一廣場」,曾經風光一時,二十多年前是台中的住商混合百貨指標,擁有著老台中人的年輕回憶,但隨著附近商場接連火災、發展重心轉移,廣場人潮不再,更曾一度破敗沒落,成為治安死角。入夜後,常見巡邏警車一路鳴叫。

幸好「第一廣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從車站走到廣場不到200公尺,意外承接來自各地的移工浪潮。每到週末,第一廣場聚集來自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的移工,聲調口音各異、混雜著尖銳的喇叭聲,讓整棟大樓活了起來。

本地店家陸續遷出,專營移工的餐廳及商家接替進駐,約會、逛街、唱歌、喝酒,移工們不僅救了舊大樓廣場,一直到現在影響力還在擴大中。

繼光商圈主委張進鑫說,「光是中彰投的移工就超過18萬人,假設有兩成移工週末到這聚會,每個月就超過10萬人、一年就將近有百萬人來這裡消費,可想有多熱鬧了!」

根據市府經發局發布的數字,去年移工在東協廣場及商圈的消費,讓商家每月營業額達1.2億元,消費力驚人。張進鑫說,「目前這裡大約有300間移工店家,彼此生態分明,早已自成一格。」

來自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的移工,讓整棟大樓活了起來。來自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的移工,讓整棟大樓活了起來。(記者黃玉燕/攝影)
辛苦攢來的鈔票,也可以在這裡匯集,一筆筆地往家裡送。辛苦攢來的鈔票,也可以在這裡匯集,一筆筆地往家裡送。(記者黃玉燕/攝影)

借力使力!移工商場培植「南向基地」

看準這股移工消費力,台中市政府在2016年將「第一廣場」正式更名為「東協廣場」,著手整頓大樓的軟硬體設備,各國慶典活動更是進一步帶動了廣場商機。近兩年,相中移工商機的還有旅宿業者,3家新的旅店分別包下4、9、11樓,走平價路線,也分別鎖定了背包客和東南亞客人。

百萬移工串起的商機,其實還不僅於此,市府除了在3樓導入「移工諮詢平台」、「服務中心」等軟性服務以外,還打算配合中央「新南向政策」,於去年計畫投入上億元,分3年打造「新南向基地」,為有意南向發展的業者搭建平台,將移工消費產業化。

目前第一階段設計工程已發包,市府經發局表示,會先導入以輔導本地人、新住民為主的「創客中心」,未來將納入跨境電商、創業交流、東南亞實驗場域等,期待將移工商機「外擴效益化」,而非只是單一消費端。

原本在中區開設旅店、經營民歌餐廳的繼光街商圈主委張進鑫,兩年前就進駐大樓12樓自行開創「福爾摩沙雲創基地」,希望以「地方創生」的概念,運用商場的移工優勢,打造串聯東南亞市場的產業鏈。

至於具體做法,張進鑫舉例說,以台中天津商圈為例,有許多過季衣服到批貨市場,價格幾乎剩一成,但如果讓移工「螞蟻雄兵」小量寄回自己國家,既不破壞本地市場,運往國外的服飾又可在當地賣得好價錢,這也算是一個資源循環。

張進鑫說,據他所知,「每位移工一次可寄出20件衣服,每件以100元計價,每批貨成本是2千元,對移工而言,是負擔得起的。」他說,事實上早有不少人正在做類似小量的代購模式,但若是這邊有平台可提供一條龍服務,也可將更多消費力留在台灣、擴大規模。

來自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的移工,讓整棟大樓活了起來。來自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的移工,讓整棟大樓活了起來。(記者黃玉燕/攝影)
大樓商店街攤位販賣越南食材,吸引固定客源。大樓商店街攤位販賣越南食材,吸引固定客源。(記者黃玉燕/攝影)

市府改朝換代 業者憂大樓改造做一半

大量商店撤出後的第一廣場,彷彿被世人遺忘,十餘年間形成難解的治安死角。喝了酒的移工成為不定時炸彈,占據樓道間、關了門的商店前。為了救一廣,看盡商場30年的興衰的大樓管委會祕書金壽芳說,大樓外觀是門面,為了讓更多人願意走進來,她曾經賣力申請到社區改造的經費,把大樓前經營成小花園,充滿綠意盎然的植物牆;但是這樣的努力,卻在一夕間,被清洗外牆的廢水衝垮、搗爛。

問題不僅反映出公私步調的不一致,新市府團隊上任後,業者的疑慮更大了。主委張進鑫說,很擔心「新南向基地」變成空中樓閣。金祕書更直言,「說好的大樓牆面、地板要改善,一定要先做到、不能跳票。」

移工們也會相約在鄰近廣場的台中公園聚會。移工們也會相約在鄰近廣場的台中公園聚會。(記者黃玉燕/攝影)
小黃司機從成功路魚貫駛入,靜靜等待著移工叫車。小黃司機從成功路魚貫駛入,靜靜等待著移工叫車。(記者黃玉燕/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