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台南

左鎮化石園區 數十億年古生物演化之旅

「探索館」主題區:大象一族。(記者賴友容/攝影)
「探索館」主題區:大象一族。(記者賴友容/攝影)
【記者賴友容/台南報導】台南左鎮化石園區甫於5月以嶄新面貌問世,整合原菜寮化石館、自然史教育館及光榮國小,是全國唯一「館校合一」的化石博物館。

它結合科學考古、教育學習及互動體驗功能,呈現「化石的原鄉」獨特的自然與人文脈絡,形塑左鎮成為重要的化石研究基地。

菜寮溪流域得天獨厚的化石寶庫,自1931年開始受到關注。

當時,台北帝國大學(今台灣大學)地質學教授早坂一郎在台南進行地質調查時,於菜寮溪流域採集許多鹿角化石,並由當地人陳春木(被稱為化石爺爺)協助採集許多珍貴古象、犀牛、水牛等動物化石,奠定菜寮溪成為研究台灣古生物的據點。

菜寮溪出土化石不計其數,1970年代,業餘化石愛好者在菜寮溪撿拾「左鎮人」頭蓋骨,經國外實驗室分析研判距今約3,000年前。

後來又發現犀牛牙齒,經由台日學者與台灣省立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團隊的合作,「挖掘」出完整度甚高的犀牛化石,生存在約距今90萬年前到45萬年前,命名為「早坂中國犀」。

隨著左鎮動物群的化石出土,菜寮溪流域成為化石研究的重鎮。

1978年,光榮國小成立鄉土文物室,展出師生長年於菜寮溪撿拾、收藏逾千件化石,引起外界重視,在各方奔走下,「菜寮化石館」1981年啟用。

左鎮化石園區累計收藏猛獁象、劍齒象、古鹿、鱷魚、貝類等海相和陸相生物化石,大量陸相脊椎動物化石出土是一大特色,加上左鎮人頭骨碎片、早坂中國犀復原骨架等蒐藏品,成為台灣無可取代的化石寶庫。

左鎮化石園區蛻變、擴展為5大展館

「自然史教育館」模擬左鎮的地層岩壁,在這裡能體驗多元互動裝置,如化石挖掘、河床化石觀察。

在模擬化石發掘的過程中,您可以看到自己挖掘出來的化石復原成活生生的動物樣貌,帶領您深入學習動物骨骼結構的奇妙演變。

「故事館」介紹新化丘陵,展示包含新港文書在內的西拉雅族文物,認識「化石爺爺」陳春木一生採集化石的貢獻。

當走進時光迴廊,聆聽台南左鎮化石園區從無到有的故事,觀察西拉雅族人過往的生活痕跡及傳統文化,走進科學補給站,充實化石的科學知識。

「生命演化館」呈現海洋生物的搶灘戰,曾經稱霸地球的恐龍坐落在中庭,之後哺乳動物崛起於歷史舞台,見證生命演化的興衰。

回到地球形成之初,與原始生物一同出發,來一趟數十億年的生命演化之旅!珍貴的真品化石標本,開啟您身歷其境的想像。

「化石館」設置擴增實境互動沙盤,能了解菜寮溪流域化石的來源,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早坂中國犀全身骨架化石。

走進台灣化石的珍貴寶庫,重新閱讀台灣靈長類的現今與過去,以及鱷魚、梅花鹿、水牛、豪豬、老虎和黑熊等台灣出土化石的特色與故事。透過操作多元的互動道具,現場與真實版早坂中國犀合影並下載照片圖檔。

「探索館」則揭曉左鎮人之謎,走近化石清修室能一睹化石的復原實況;到彩繪魔法互動教室,和自己著色的10種菜寮流域生物群互動。

進入大象一族,會驚訝地發現台灣竟然曾經出現這麼多種大象化石,包括東方劍齒象、草原猛獁象和淮河古菱齒象等。

化石最古老、最多樣性,完整演化自然史

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台灣的遺址出土的化石,多以貝殼為主的海象化石,而左鎮一帶的化石,有哺乳類的角坂中國犀牛、台灣古象、猛瑪象、馬、牛、古鱷魚、金絲猴與鹿等等,甚至於鯨魚類化石,說明古代的左鎮靠近海邊。

哺乳類化石的豐富性正是左鎮化石的特殊性。

左鎮化石的出土方式大不同,得經大雨水沖刷地表後,一塊塊化石乍現,經撿拾獲得,但還沒發現過整隻動物的化石,這與當地地質深有關係性,葉澤山表示,一般在大陸板塊上以考古方式出土的化石,大多是完整型,如整隻恐龍或整隻長毛象。

而南科園區南關里遺址的大坌坑時期的文化出土,距今4千多年,蔦松遺址距今約千餘年,葉澤山強調,左鎮發現的化石更久遠,至幾十萬年前的遠古時期,再到史前時期或近代,把台灣歷史文化的時間軸,完整地看得清清楚楚。

葉澤山說,陳春木在光榮國小服務時,指導國小學生撿拾很多化石,存放於學校中,所以將左鎮化石園區設立在該校園裡,再擴大為菜寮化石館,在前市長賴清德任內,想讓更多人了解台灣遠古時期文物,經過4年規劃、建設成立左鎮化石園區,典藏了4千多件在地出土的化石。

園區也進口了國外化石複製品,形塑整體自然史、地球形成及生命演化的知識,完整地介紹給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