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消費情報

科技足測夯!挑對鞋顧好腳 身體才健康

依據不同的工作與生活型態,選擇適合的鞋款。(攝影/陳柏州)
依據不同的工作與生活型態,選擇適合的鞋款。(攝影/陳柏州)

文/記者廖蔚尹

選對鞋才能走更長遠的路!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買了美麗的新鞋卻很少穿,因為走起來實在不舒服。有些鞋子雖然有點舊了,出門卻總是穿著它,不管長站久走都很透氣舒服。

到底一雙好的鞋子如何保護我們雙腳?不同生活型態、不同足部問題的人如何挑鞋,才能解決各自的穿鞋痛點呢?聽聽專家怎麼說!

聯新運動醫學中心主任、奧亞運國家代表隊隨隊醫師林頌凱。聯新運動醫學中心主任、奧亞運國家代表隊隨隊醫師林頌凱。(攝影/陳柏州)

上班族八成有足部疾病!

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上班族中患有足部相關疾病者,比例竟高達八成以上,前3大症狀包括靜脈曲張、足跟疼痛及足底筋膜炎。聯新運動醫學中心主任、奧亞運國家代表隊隨隊醫師林頌凱指出,足部健康影響全身新陳代謝、血液循環,更牽連脊椎、腰部、背部及關節問題,實為「牽一腳則動全身」。

★挑好鞋 4大重點★

挑選一雙鞋子,你最在意哪些地方?

多數人習慣以「外觀」作為選鞋的第一條件,然而長時間穿著過硬、不合腳型的鞋款,不僅無法提供雙腳和全身支撐功能、影響足部狀態,還會造成身體負擔。林頌凱醫師表示,可以從鞋子的構造開始說起,從包覆、支撐、減壓吸震與透氣4大面向挑選,最後才是鞋子外觀。

1 包覆:盡量挑選包覆性較佳的鞋子,因為包覆就是一種保護。

2 支撐:腳跟處要有足夠支撐,尤其常常扭到腳的民眾,腳跟容易晃時,支撐就很重要,就像有一隻手再抓住你,走路會比較放心。

3 吸震:走路時,身體負重為體重的3~5倍,慢跑為6~8倍,速度越快負重越多。所以鞋墊本身要密合腳部,甚至補強腳型,才能降低負擔。因此,鞋子要有足夠的吸震能力,該減壓的地方減壓,該支撐的地方支撐,如果長時間腳跟與地面產生震動,影響整個脊椎,容易腰痛和腳痛。

4 透氣:由於台灣氣候潮溼,挑選鞋子要注意透氣,透氣不好容易造成香港腳。

台灣民眾選鞋趨勢,漸漸偏向機能性,注重健康訴求。台灣民眾選鞋趨勢,漸漸偏向機能性,注重健康訴求。(攝影/陳柏州)

★2大錯誤走路姿勢★

每個人走路習慣不同,林頌凱指出,兩種常見的錯誤走路姿勢:

1.「拖著腳走路」

2.「像大哥一樣挺著肚子走」

這些都是不好的走路姿勢,觀察鞋子磨損情況就可看出來。

正確走路方式:「腳跟先著地」

林頌凱指出,有些人會外八或內八,為本身神經肌肉系統問題,可以透過後天運動調整,如常常打籃球、跑步,因為不可能外八跑步,時常做特定運動,自然會慢慢調整為正常走路方式。

不同生活型態、不同足部問題的人,可選擇不同系列鞋款,保護雙腳。不同生活型態、不同足部問題的人,可選擇不同系列鞋款,保護雙腳。(攝影/陳柏州)

特殊腳型 怎麼選鞋?

扁平足:

主要在鞋墊部分要注意,足弓的地方要有足夠的支撐,因為扁平足走路容易晃,在足跟後面也要有足夠支撐。

高足弓:

鞋墊盡量跟腳有完全密合,因為每個高足弓的人是不一樣的,所以特製的鞋墊對他們是有必要的。高足弓的人,在楦頭部分也要多一點支撐。

拇趾外翻:

要看外翻程度,簡單來說,要選楦頭稍微寬一點、不要太硬,因為拇指外翻大部分是遺傳,可以多做一些足底的肌力訓練。例如,踮腳尖運動,拇指外翻常常是因為足弓的力量不夠,可以常做墊腳尖的動作、跳繩,訓練腳的力量。

足底筋膜炎:

主要是腳跟處的疼痛,長久下來可能會有骨刺,要選夠好的吸震鞋墊、本身要有紓壓的效果。

腳趾「凍甲」:

凍甲不會突然產生,常常在穿新鞋時發生,一開始就會有感覺,建議先把鞋子換掉。

香港腳:

選透氣一點的鞋子,要交替穿,盡量不要悶著。

依據不同的工作與生活型態,選擇適合的鞋款。依據不同的工作與生活型態,選擇適合的鞋款。(攝影/陳柏州)
行業不同 挑鞋重點也不同

孕婦:

孕婦最怕跌倒,離產期越近時,會突然增加20幾公斤,所以吸震、舒服、防滑很重要。

工作久站:

鞋跟不要太高,穿起來輕一點,保護力、支撐力好,注意透氣與通風。

運動員:

做什麼特殊運動,就要穿什麼鞋子,不要穿慢跑鞋去打籃球。一般通則就選吸震力好,傳遞力量很好的。

小朋友:

小朋友的鞋子常常不被重視,鞋子很多都偏硬。因為小朋友隨時在動,跑步時,鞋底要可以彎曲、要夠軟、有彈性,楦頭與足跟的支撐也很重要。建議購買有品牌鞋款,保護小朋友雙腳。

LA NEW副總經理劉奕廷(左)、聯新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右)。LA NEW副總經理劉奕廷(左)、聯新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右)。(攝影/陳柏州)
買鞋新趨勢:足部科技測量

近年來,足部科技量測服務興起,包括運動品牌和一般鞋業等皆推出量測服務,顯示台灣選鞋趨勢偏向機能性與健康訴求。「要照顧身體,一定要先從腳開始做起。」林頌凱分享,過去照顧Lamigo職棒隊,見證7年有5年總冠軍,現在將運動醫學照顧球員的經驗延伸到一般民眾,希望透過研發出最適合台灣人的鞋子。 

今年3月台灣鞋業品牌LA NEW與聯新運動醫學中心合作,結合科技量測與鞋履專業,從門市人員教育訓練開始,包括足護理師認證、3D量測系統、特殊腳型或傷患者的問題研究,透過3D足型掃描、高動態足壓感測系統等數據選鞋,客製化解決民眾腳部問題。

3D足型掃描。(攝影/陳柏州)3D足型掃描。(攝影/陳柏州)
3D裸足動態測試。(攝影/陳柏州)3D裸足動態測試。(攝影/陳柏州)

LA NEW副總經理劉奕廷表示,20年前首創「足部研究發展中心」,今年更跨界合作,將製鞋技術、科技與醫療資訊做更完整結合。「有別於業界單一面向的足部量測,我們多了3D動態,除了鞋底壓力外,透過3D動態足測,可以完整掃描腳型,包括腳背曲度、個人鞋楦等,打印出個人化的足膜,製作成個人化鞋墊以及整雙鞋。」

透過高動態足壓感測系統等數據,客製化解決民眾腳部問題。(攝影/陳柏州)透過高動態足壓感測系統等數據,客製化解決民眾腳部問題。(攝影/陳柏州)
台灣鞋業品牌與醫學中心合作,以全方位科技量腳系統帶來客製化的新服務體驗。(攝影/陳柏州)台灣鞋業品牌與醫學中心合作,以全方位科技量腳系統帶來客製化的新服務體驗。(攝影/陳柏州)

什麼人需要個人化足測?林頌凱表示,如果平常腳都不會痛、沒什麼問題的人,可以好好選擇不同系列,向門市人員諮詢即可。如果長時間有腳形狀的問題,例如拇指外翻、腳前面太寬、足弓太高或太低,造成常常腳部長繭、起水泡、凍甲等,建議可以做個人化的足部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