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治療憂鬱症的曙光 淺談經顱磁刺激治療

經顱磁刺激屬於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每次療程30分鐘,不須麻醉,也不需要打針或使用其他侵入性的儀器。(shutterstock)
經顱磁刺激屬於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每次療程30分鐘,不須麻醉,也不需要打針或使用其他侵入性的儀器。(shutterstock)

文/記者李郁玫
在現今社會環境的變遷之下,憂鬱症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心理問題。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的估計,憂鬱症在2020年會成為疾病導致失能的第二位,到2030年會上升至第一位,超過其他慢性疾病,造成龐大的社會經濟負擔。 

腦部功能出現病變

憂鬱症不只是暫時的情緒低潮,其實憂鬱症的症狀背後,受到許多生理與心理的因素影響。根據腦部影像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大腦特定功能的迴路功能出現問題,導致大腦對於情緒的調節出現障礙。此外,大腦神經與神經之間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也與憂鬱症相關,例如:血清素、多巴胺等腦內化學物質的失衡,這些證據都支持憂鬱症是一個腦部功能出現病變的疾病。 

藥物治療反應不佳

憂鬱症不應被視為是杞人憂天或庸人自擾,患者所經歷的負面情緒更需要被同理和支持。目前使用的抗憂鬱藥物如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就是通過增加患者腦中的血清素以改善憂鬱症狀。但是根據研究顯示,大約有1/4~1/3的憂鬱症患者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成為臨床上的一大難題。 

想要減藥或不想吃藥的患者而言,可說是治療上的一大福音。(Fotolia)想要減藥或不想吃藥的患者而言,可說是治療上的一大福音。(Fotolia)

難治型憂鬱症患者受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主治醫師張祜銘說,重複式經顱磁刺激(rTMS,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是一種非侵入性的神經刺激,主要作用於大腦皮質,利用磁場產生的電磁脈衝,在特定區域產生感應電流,以增進或減弱特定區域神經細胞的興奮性。 

張祜銘提出,經顱磁刺激在2008年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證用於憂鬱症的治療,之後也被用於睡眠障礙、強迫症、慢性疼痛等疾病的治療;台灣則在2018年由衛生福利部許可用於治療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之重度憂鬱症成人患者,至今已有許多難治型憂鬱症患者受惠,所以在用藥階段都無法獲得改善的成人患者,皆有可能通過經顱磁刺激治療得以改善病情。 

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

張祜銘說明,經顱磁刺激屬於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每次療程30分鐘,不須麻醉,也不需要打針或使用其他侵入性的儀器。磁波刺激的過程中會聽到噠噠聲,以及感受到頭上有輕輕敲擊的感覺,不會有特別的不適,治療後即可返家,不影響日常作息。連續治療2週後,約有50~60%的患者情緒獲得改善連續治療4週後,多數患者情緒改善的反應會更為理想。在治療過程中,醫師也會評估患者的情緒與生理變化,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而絕大多數患者僅會出現輕微的副作用,例如:短暫輕微的局部疼痛或面部抽動。 

張祜銘補充說,經顱磁刺激是一種新的憂鬱症治療方式,目前已在某些神經精神疾病上獲得肯定的療效,當患者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以及想要減藥或不想吃藥的患者而言,可說是治療上的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