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中國

陸經濟數據慘澹 洪患不斷 復甦之路艱難

中國就業人口大減,消費意願低迷,另一方面,南方北方洪患接連來襲,經濟復甦之路艱辛且長遠。(Wang He/Getty Images)
中國就業人口大減,消費意願低迷,另一方面,南方北方洪患接連來襲,經濟復甦之路艱辛且長遠。(Wang He/Getty Images)

【記者程木蘭/綜合報導】中共最新發布的7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就業人口大減,消費意願低迷,衝擊了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抬效果。另一方面,南方北方洪患接連不斷,全國稅收又大幅減少,地方政府債務纏身,經濟復甦之路勢將艱辛且長遠。

中共統計局最新經濟數據表明,今年1至7月城鎮新增就業671萬人,較去年同期大減近200萬人。中國今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有874萬人。6月份20~24歲大專學歷以上的年輕人,失業率19.3%。顯示就業問題仍然嚴峻。

另外有許多人在疫情、洪災中失去工作或收入,導致居民消費持續疲軟。消費關鍵指標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月份較去年同期下降1.1%;1至7月份累計下降9.9%,其中餐飲收入年減29.6%。

消費端疲弱,生產端方面卻見增長。中國7月份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較去年同期增長4.8%;1~7月工業增加值年增5.8%。產銷不平衡的結果恐造成生產過剩、庫存堆積問題。

經濟學人智庫(EIU)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馬志昂(Nick Marro)表示,中國目前經濟活動仍由工業產出所驅動,而非消費,「相關證據顯示,生產和需求之間似乎存在差距」。

代表企業景氣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一直走跌,也說明市場需求疲弱。中國7月工業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2.4%,1~7月下跌2%。

但另一方面,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維持增長。7月份CPI年增2.7%,其中食品價格年增13.2%,豬肉價格大漲85.7%;1~7月CPI較去年同期增3.7%。

近一年來,上述兩項價格指數差值從2個百分點,逐漸放大到了5.1~5.7個百分點,呈現清晰的兩極分化趨勢。消費端出現通脹跡象,食品和日常消費品物價上漲;而生產端出廠價則出現下滑跡象。這兩者合在一起就是經濟學上最棘手的「滯脹」問題。

財經專家「冷眼」分析,滯脹這種異常現象的出現,應該是中共央行釋放的流動性未如預期足夠進入實體經濟,而占比不小的部分進入了股市和樓市,從而推升資產價格。滯脹的出現,也說明了中國人收入在下降,消費能力不足的問題。

中國目前經濟嚴重衰退,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66兆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下滑1.6%,40年來首見。

8月13日,中共中央防汛單位坦承,今年洪澇災害已造成6,346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1,790億人民幣。今年「七下八上」之後汛期還不會結束,主汛期要延續到9月底,南方北方還將有強降雨。大水接踵而來,已嚴重拖累經濟民生。

與此同時,中共財政收入持續大幅減少。今年1~6月全國稅收收入同比下降11.3%。而地方政府新一波的基礎建設,大舉發行債券。今年1月至7月中旬,各地「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共發行3.3兆人民幣新債券,較去年同期增加50%。

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是個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投資扮演主導經濟建設的角色。中共政府的債務急劇攀升,已成經濟復甦和金融危機的重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