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耿介守正 雅量容人——呂蒙正

呂蒙正字聖功,在宋太宗、宋真宗時三次擔任宰相,對上遇事敢言,對下則寬容有雅量,被人稱為一代賢相。(圖/志清)
呂蒙正字聖功,在宋太宗、宋真宗時三次擔任宰相,對上遇事敢言,對下則寬容有雅量,被人稱為一代賢相。(圖/志清)

文/智真
呂蒙正,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在宋太宗、宋真宗時三次擔任宰相,對上遇事敢言,對下則寬容有雅量,被人稱為一代賢相。他自幼受家庭影響,敬信神佛,敬奉佛法,為人仁慈厚道,參加科舉考試時金榜題名,狀元及第。以下為《宋史·呂蒙正傳》中記載的幾個小故事,給人以啟迪。

雅量容人

呂蒙正初入朝堂議政時年紀很輕,有一朝士指著他說:「這小子也參政?」呂蒙正裝著沒聽見,依舊心平氣和地向前走。而與呂蒙正同列的官員卻幾次讓呂蒙正追問那個人是誰,呂蒙正不允,說:「若知其姓名,怕以後不能忘記,所以還是不問的好。」知道這事的人,沒有不佩服他的寬宏大量。

不為物累

呂蒙正擔任宰相後,廉潔自律,生活儉樸。大臣中有一位收藏古鏡的,他自己說有鏡子能照見兩百里遠的地方,想把這面鏡子送給呂蒙正,以尋求以後升官。呂蒙正笑著說:「我的臉只不過有碟子那麼大,哪裡用得著能照見兩百里的鏡子?」人們都很歎服呂蒙正不為物累的賢者風範。

秉正敢言

呂蒙正對上從不拍馬逢迎,又敢於為國家薦賢舉能。一次,宋太宗讓呂蒙正選一個人出使朔方,因外交關係非常重大,呂蒙正覺得一個姓陳的官員最稱職,必將不辱使命,就把名字呈給皇上,太宗不同意。第二天,太宗又問出使的人選好了沒有?呂蒙正又將此人名字呈上,太宗一看不悅,還是表示不同意。當第三天問及時,他仍以此人呈上,太宗接過一看,說:「你怎麼這樣固執!」呂蒙正平靜地說:「臣以為能夠出使朔方完成使命,只有這個人最稱職,其餘沒有人能比得上他,臣不敢為了迎合陛下而耽誤了國家大事。」太宗想過後,終於同意了。那位官員出使朔方,果然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薦賢舉能

呂蒙正堅持任人唯賢,平日很留心人才的發掘及儲備,常設一夾袋,無論大小官吏,進謁時,必詳問其經歷及才學,記錄下來,藏於袋中,到了朝廷用人,便隨時從袋中查閱,按才奏薦,所選薦之人才,都能稱職、報效國家。他的幕府中有一個叫富言的人,家境貧寒,一次富言對呂蒙正鄭重推薦自己的兒子。呂蒙正見這個孩子知書達禮,經過交談後大加讚賞地說:「這孩子將來的名位將不會在我之下,而且建立的功勛偉業必將遠遠超越我啊!」呂蒙正承擔了這個孩子的全部讀書費用,並常常指導他,這個孩子就是後來有名的富弼,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時任宰相,史稱「三世輔臣,德高望重」,建樹頗廣。

嚴於律己

呂蒙正曾請求降低自己兒子入仕的起點官階。當時依朝廷規定,凡是宰相之子,都授予員外郎官職,員外郎是尚書省諸司中官階為正七品的官員。呂蒙正上奏懇辭說:「臣讀書數年,中了狀元,開始時才得了個從九品的官,更何況天下賢能之士隱居山林者很多,而現在我的兒子只是剛離襁褓的孩童,就可由於我的關係得到一個七品官,這是不合理的。如果承受這份寵命,可能會遭到陰間的懲罰。請求以我入仕時的職銜予以引用,對他來說就是莫大的恩典了。」宋太宗批准了他的請求,從此以後凡宰相之子受蔭入仕,只授九品官階。

呂蒙正還寫了著名的《勸世文》(又名《寒窯賦》、《破窯賦》)向世人勸善:安於天命,敬天知命,相信善惡有報的真理,多做行善積德之事。他每天誦經禮佛,並祝願說,「不信佛者,不生我家」,教誨子弟要儉素持家,勤修陰德,敬天信神。自古以來,凡是懂得因果循環報應道理的人,就會自覺主動地去做一個行善積德之人,從而也為自己和後人真正帶來福分。

——轉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