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際

出口強內需弱 外媒:臺面臨金融風險

【記者李依琴/編譯】主計總處日前公布我國2021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概估為8.16%,創10年半新高;韓國也於上週交出優於預期的經濟成長成績單。外媒指出,臺、韓兩國情況類似,出口動能強勁,但內需並非如此,若這樣的趨勢持續下去,恐怕引發金融風險。

《華爾街日報》週一(5月3日)報導,與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第四季相比,韓國今年第一季商品出口額增加4.4%,但民間消費支出卻減少5.5%;臺灣方面,今年第一季電子產品出口和去年同期相比成長28.4%,內需方面,主計總處概估第一季資本形成由負轉正,實質成長8.29%,淨出口對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總成長率(8.2%)的貢獻遠大於消費。

報導指出,對貿易常呈現「巨大逆差」的美國和英國等國而言,出口強勁可能是件「好事」,但是只要不平衡就可能引發問題。

有很大部分是因為匯率問題。臺北和首爾當局都不願意讓本國貨幣升值過高,畢竟此舉會衝擊出口競爭力,「但這種心態帶來兩大風險」。

首先,外匯存底大增,恐怕會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種情況或許不會立即發生,但美國財政部可能不會永遠保持沉默。

第二個風險較複雜,但從長期來看,更令人感到憂心。臺灣及韓國央行最不想做的事是升息,以及為本國貨幣升勢增添柴火,但維持利率在極低水準並極度依賴貨幣,而非財政政策來支撐需求,可能導致與房地產市相關的金融風險。

臺灣央行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臺灣家庭債務相當於86.7%的GDP。不過,臺灣未償還抵押貸款總金額,自疫情爆發以來已上升10%,意味家庭債務占GDP比重肯定已進一步升高。另據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2020年底韓國家庭債務相當於102.8%的GDP。

報導指出,韓國和臺灣政府都了解高槓桿可能帶來破壞穩定的效應,因此不斷試圖讓房市降溫。不過,由於構築在排斥政府債務和過度重視出口成長基礎上的總體經濟政策過多,脆弱程度無可避免的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