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出口暢旺內需慘澹 學者建議「選擇性」紓困

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將達5.16%,較4月預測值上修0.36個百分點,主要是受惠於半導體、製造業等出口暢旺。(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將達5.16%,較4月預測值上修0.36個百分點,主要是受惠於半導體、製造業等出口暢旺。(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記者賴意晴/臺北報導】根據中經院最新預測,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將達5.16%,較4月預測值上修0.36個百分點,主要是受惠於半導體、製造業等出口暢旺;不過,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內需產業包括住宿、餐飲、零售、旅遊等都十分慘澹,他建議,政府可以有選擇性的紓困跟補助,否則中小企業的困境會加劇。

中經院週二(7月20日)舉辦線上「2021年第三季臺灣經濟預測記者會暨座談會」,中經院分析,5月中旬後因本土疫情爆發,隨即實施三級管制措施,但外貿部門因全球經濟強勁復甦、國際貿易維持暢旺而屢創新高;內需方面,民間消費仍有比較基期偏低的因素,國內投資則因科技大廠、都更改建等挹注下維持成長。

基於上述原因,中經院分析,臺灣經濟呈現「外熱內回溫」,預估2021年全年成長率約5.16%,較去年的3.12%增加2.04個百分點。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於會後接受《大紀元》採訪表示,半導體、電子業等出口表現暢旺,但是內需產業包括住宿、餐飲、零售、旅遊等都十分慘澹;王健全直言,「產業已呈現M型化」,政府可以有選擇性的紓困跟補助,否則中小企業的困境會加劇。

對於「振興券」政策,王健全表示,從去年數據來看,振興三倍券對臺灣經濟的確產生效益,「確實能挽救消費信心」,不過,他也補充,若今年要發放振興券,可以考慮「適度的排富條款」,一方面能紓困,一方面也兼顧政府的財政收支。

王健全指出,等到疫情趨緩,封鎖措施放寬後,政策上還可以有「搶救服務業大作戰」,他舉例,例如香港有購物節,歐美國家也有聖誕節大折扣,政府可以挑一段時間,鼓勵商家折扣,讓民眾增加消費活動,帶動景氣熱絡。

臺美利差因素 將牽動臺股

中經院院長張傳章於會中表示,臺灣未來的經濟與發展,還是有許多不確定性,包括變種病毒、疫苗接種情況、後疫情時代的政策、美中衝突影響廠商布局、科技創新發展,以及各國對通膨及貨幣政策影響,都是值得關切問題。

國內股匯市方面,中經院指出,未來新臺幣對美元受到2項因素牽動。首先是「臺美經濟基本面」,由於臺灣經濟近年受惠於美中貿易戰之轉單效應,及全球供應鏈調整,吸引臺商回臺投資,再加上疫情帶動企業與個人數位化需求,出口狀況良好;雖然臺灣表現尚佳,但正遭疫情爆發之苦,許多內需產業受挫,整體而言,與美國相比偏弱。

其次為「利差因素」,中經院分析,美國聯準會(Fed)6月透露鷹派傾向,日後需密切注意美國貨幣政策是否會提早轉向。不過,美國景氣復甦與升息預期上升,將驅動公債利率緩步向上,支撐美元指數走勢。臺灣央行表示,若通膨無法控制才會考慮升息。

通貨膨脹議題也備受關注,對於2021年國內物價水準,中經院認為,因全球經濟復甦,對商品與服務需求增溫,在缺料、缺工及疫後供應鏈配置失衡,以及預期心理因素等情形下,預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約1.72%,較2020年的負0.24%有明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