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桃園

吃人一口還人一斗 受助人變資助人

江宏祥、邱瀅如夫婦由受助人變為資助人。(記者徐乃義/攝影)
江宏祥、邱瀅如夫婦由受助人變為資助人。(記者徐乃義/攝影)

【記者徐乃義 /桃園報導】江宏祥從小是桃園家扶中心扶助的認養童,長大後,在媽媽一句“吃人一口還人一斗”有能力的就是回饋,因而也和媽媽加入「認養人」行列,他說,在受助與助人之間感覺是,受助時要心存感激接受別人的幫助(手心向上),當長大了,環境獲得改改變了,有能力去幫助別人(手心向下),就如同他參加家扶中心志工隊logo,藉由手心翻轉,讓愛不斷地傳承下去!

江宏祥、邱瀅如夫婦以媽媽就秉持“吃人一口還人一斗”有能力的就是回饋。江宏祥、邱瀅如夫婦以媽媽就秉持“吃人一口還人一斗”有能力的就是回饋。(記者徐乃義/攝影)

鄉下孩子因父親半身癱瘓 成為桃園家扶認養童

江宏祥出生於當年桃園縣蘆竹鄉下,爸爸是貨車司機,媽媽在紡織廠工作,家中還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原本全家生活平靜、溫暖,不幸在小學二年級時,江宏祥爸爸因為被酒車輛駕撞傷,造成下半身癱瘓,須以輪椅代步,而且無法繼續當貨車司機,還必須由媽媽照顧爸爸,還要照顧四個小朋友,一肩扛起家中經濟重擔。

左一江宏祥參加愛家服務行動。左一江宏祥參加愛家服務行動。(桃園家扶中心提供)

江宏祥說,小時候就必須學會用大灶燒熱水生火,真是一大挑戰,鄉下地方爸爸行動不便,所以也是其他小朋友的笑柄,後來媽媽申請低收入清寒證明,雖然可以在求學過程省錢,國中新生開學時,班導師直接當著全班的面問,班上低收入戶是哪一位同學請舉手,江宏祥當下真的是感到非常自卑,因而高中時選擇就讀技職體系,希望學習一技之長,可以改善家中經濟情況。

江宏祥與媽媽呂彩雲參加扶幼大會,20年認養人獲表揚。江宏祥與媽媽呂彩雲參加扶幼大會,20年認養人獲表揚。(桃園家扶中心提供)

人生一個轉淚點  成為家扶中心認養童

江宏祥四個兄妹接受家扶中心的認養扶助,可以說是人生的另一個轉捩點,因爲自卑不喜歡參加活動,勉強應付參加家扶活動,只要不用繳保證金的,報到後一定想盡辦法落跑,如果有保證金的,會硬著頭皮撐到最後,把保證金領回後快速回家,不過,也是在這個因緣際會下,參加桃園家扶中心的高中生成長營,認識「家友會」各位大哥大姐,也加入「家友會」,在前輩帶領下從事志工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發現了雖然我不是最差的,因爲比我更不好的大有人在,在服務的過程中江宏祥學會了“惜福”,珍惜所擁有的,雖然經濟上不允許,可是覺得在勞力上還是可以回饋的,所以只要志工大哥大姐們找他參加服務一定會參加。

江宏祥全家福。江宏祥全家福。(桃園家扶中心提供)

有趣的是,原本排斥參加家扶社團活動的江宏祥,卻在家扶之友會上認識也是家扶的認養童邱瀅如,兩人在民國93年結婚,婚後邱瀅如在非營利機構上班,育有二子,長男今年考上武陵高中,兩個孩子也經常參加家扶中心義工服務。

桃園家扶中心家友會會員大會。桃園家扶中心家友會會員大會。(桃園家扶中心提供)

與認養人互動  種下當認養人種子

江宏祥在國小階段比較印象深刻的是給認養人寫感謝信,剛開始真的寫不出來,面臨社工老師的催信,真是苦不堪言,而在接受扶助的期間,只有家扶中心一年舉辦一次的「相見歡」活動,才有機會可以和認養人面對面的聊天接觸,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是中原大學的社團認養人,第一次的相見歡中碰到認養人,而且還透過社工帶江宏祥去中原大學參加中原的社團活動,讓他覺得溫暖,並且希望有一天也能當認養人。

江宏祥退伍後因為家裡經濟需求,所以放棄了汽車半技師工作選擇到工廠擔任技術員,媽媽也很支持江宏祥兄妹回中心擔任志工進行回饋,一次園遊中媽媽看到桃園家扶中心招募認養人資料,所以媽媽就秉持“吃人一口還人一斗”有能力的就是回饋,鼓勵加入認養人行列,

江宏祥媽媽剛開始擔任認養人時,除了早期都是短暫的認養童,認養童更換快會有一種較生疏感,第一個認養童從國小認養到大學,自立後,有安排另一個國小女童,第一次看到介紹資料相片時,老媽脫口而出怎麼這麼瘦小,老媽收到認養童的信件看完後會與江宏祥弟妹們分享小朋友的近況。

江宏祥認為,疫情嚴重,大環境變差相對弱勢的族群更需要幫忙,不管是案家家長的工作機會受影響,連帶的學生打工的機會變少,所以在這個時候更需要大家挺身而出來幫助他們,也許大家會認為這一點認養費會有多少作用,當自己經歷過才知道,即使是一點零錢,對弱勢兒童來說也是一個希望。

認養人制度,一起幫助弱勢兒童

桃園家扶中心主任張伏杉指出,家扶基金會在民國66年推國內認養制度 目前全國有近5萬名受扶助兒童,國內認養人有10萬多人,桃園目前有3,500位受扶助兒童,認養人約8,500人,擔任國內認養人每個月認養費1,000元,家扶基金會於76年推國外認養,目前也有近6萬7千名,國外兒童有 4萬7千多位,國外認養人每月認養費700元。

愛的循環,從受助到助人              

江宏祥媽媽呂彩雲回想,在四個孩子都還很小時,記得老大才剛讀國小三年級,因緣際會下,四個孩子開始成為家扶的扶助童,從他們讀國、高中開始,很感謝有家友會的大哥大姊們帶著他們參加志工活動,和家扶的社工老師們也都彼熟悉像是朋友一樣。現在孩子也40多歲了,早已自立了,但一直到現在,他們也都還是家友會成員,每每聽到他們分享到一些扶助家庭幫忙修繕做愛家服務的經驗,呂彩雲知道還是有很多辛苦的家庭需要大家的幫忙。

呂彩雲想,孩子大了,開始有能力回饋了,便開始成為認養人,一晃眼已經二十年了。雖然只有參加過一次相見歡,也少和認養孩子通信,但總是在心中默默鼓勵著孩子,就像當初我的孩子們接受認養人默默的愛心幫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