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購屋抗通膨恐成話術 民眾應留意房屋週轉率

儘管政府祭出政策打炒房,使7月房地交易持續下挫,但房價卻並未明顯放緩。(中央社)
儘管政府祭出政策打炒房,使7月房地交易持續下挫,但房價卻並未明顯放緩。(中央社)

文/記者侯駿霖
儘管政府祭出政策打炒房,使7月房地交易持續下挫,但房價卻並未明顯下降。專家指出,市場上資金過多就是推升房價的成因,「購屋抗通膨」可能只是話術,臺灣並沒有真正劇烈通膨疑慮,民眾應留意自身購屋需求,以及選擇目標物件時,房屋週轉率是否有過高問題,避免買到炒房標的。

財政部8月23日公布「房地合一2.0」上路後,7月房地交易總計3,835件,比上半年平均每月6,491件,減幅高達四成,顯見打炒房已有初步成效。

三級警戒時 房市交易明顯萎縮

不過,景文科大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在比較基期的選擇上可能有待商榷,因為5至7月進入三級警戒後,房地產交易量就明顯萎縮,是否全部都歸因於「房地合一2.0」成效還需後續觀察。他說,目前政策如果只是將交易量降低,若不能夠抑制房價,恐怕不符民眾期待。

此外,他表示,營造成本並不是支撐房價的主因,必須是賣方市場,才有可能讓成本反映到房價上。賣方市場即是供給小於需求的市場,賣方在交易上處於有利地位、商品價格有上揚趨勢,反之則為買方市場。

章定煊以汽車銷售為例,在臺幣貶值時,發現Toyota等汽車大牌,調價速度相當快並且能適當反映成本,但歐洲進口車不但不能漲價,還得降價促銷,所以要看市況決定。

根據主計總處近期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今年5至7月,分別為2.47%、1.87%及1.95%。另外,清華安富房價指數今年5至7月分別為134.16、134.19及134.36。

從交叉比對上,臺灣通膨與房價似乎並非十分相關。對此,章定煊說明,在銀行利率僅0.5%、許多金融商品獲利1%的環境下,現階段房地產是「及格」的投資標的。投資人若有充沛資金,或是想選擇穩健、保守的投資方法,沒有特別手段消化資金,往往就會選擇房市,並不是只有抗通膨的預期心理促成。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業研究員劉佩真對《大紀元》表示,觀察國內外通膨指數,可以發現美國的通膨較為嚴重,但臺灣則呈現震盪收斂,所以抗通膨其實並不是真正國內買房的首因,多數擁有剛性自住需求或資金配置的目的。

她說,最近國內股市動盪,不少投資者獲利了結後,資金開始挪移至房地產,做長期投資置產。她說,竹科、中科、南科等高薪科技業族群,這些區域的房價漲幅相當高。

劉佩真認為,今年7月房地合一2.0實施後,政府可能不會再有大力度的打房策略,後續應密切關注美國聯準會(Fed)以及國內央行的貨幣政策。若之後利率上揚,將對房市有實質影響,預計明年政府才會有調控動作出現。

章定煊也提醒,政府在調控政策上,應將市場上過多的資金,引導至有實質效益的投資上,減少不必要的建設,避免游資氾濫的問題,才能導向健康發展。

炒房跟打地鼠一樣 多的打不完

「炒房題材多的就跟打地鼠一樣打不完。」章定煊說,現在臺灣炒房熱潮不減,只要一有題材就可以炒作,就跟打地鼠一樣。他舉例,因為近期大廠有意進駐竹科及南科,帶動周邊房價竄升,但是否都是自住客購買有待商榷,很大的可能是投資客提前進場。

他表示,抗通膨可能也是一項題材,或者是推銷手法,民眾應該要注意的是,是否真的有自住需求。他說,現在淡水可能一坪40萬元、中和水岸來到70萬元、新莊大約70萬至80萬元都有被套牢的可能。

民眾如果想要避免買到過度炒作的房屋,章定煊建議,可以觀察房屋物件的平均持有時間,若周轉速率太快,就代表這間房屋都不是自住客,可能有炒作的疑慮,在買房時務必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