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科技運用加速綠色轉型 30家金融業共同倡議永續金融

「金融 x ESG」研究聯誼平臺於20日舉行。(臺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提供)
「金融 x ESG」研究聯誼平臺於20日舉行。(臺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提供)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由臺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BSI英國標準協會、 Google臺灣共同發起與臺灣30家主要金控、 銀行、證券、保險等業者響應參與的「金融 x ESG」研究聯誼平臺於20日舉行;主要聚焦數位科技幫助企業落實永續政策、國際標準加速金融業綠色轉型,呼應國發會日前公布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將綠色金融作為12項關鍵戰略之一,實現「永續金融」目標。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致詞表示,2050淨零轉型為全球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非常樂見與會各界業者運用研究聯誼平臺,建立接軌國際的金融永續路徑,以達ESG目標;國發會提出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包括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4大轉型策略,以及科技研發和氣候法制2大基礎。

龔明鑫指出,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的轉型策略,如果沒有金融業協助,恐怕運作上難以轉動,除了金管會2020年發布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促進金融業強化氣候韌性並落實永續發展目標外,今年也發布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在2027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的查證。

龔明鑫說,希望從大企業帶頭做起,帶領小企業一同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未來上市櫃公司在財報揭露相關指標後,投資人可以更了解企業的碳排放程度,讓投資更有依循,後續課徵碳費、施行碳交易才有穩健基礎。

此活動有近30家金融機構、50位金融業高階主管共同響應倡議行動,顯見金融業對於永續與環境議題的重視。

綠色金融要有願景與高度

臺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周吳添表示,金融生態的ESG絕不是單一金融機構,或單一金控集團的角度,必須擴及到整體金融產業生態圈,以開放、合作、創新、共好精神,持續深化綠色永續金融的目標。

周吳添說,當綠色永續、ESG議題都拉高到臺灣整體高度後,就比較不會有盲點。他說,如果沒有建立「減碳是在愛臺灣」的概念,在推動過程中,勢必就成為痛苦的指標達成率,這樣的想法可能離「善」很遠。

他舉例,每年食物浪費換算的金額,可能高達幾十億或上百億元,但其實食物銀行不是不夠的問題,而在於沒有好的分配。

周吳添認為,臺灣不可能一步到位,現在才剛開始摸索,需要有一個過程,隨著資訊更透明、越完整,將逐漸跟得上淨零排放的腳步。

盤查、評鑑、分類標準是未來三大目標

英國標準協會(BSI)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表示,溫室氣體盤查、永續金融評鑑、永續金融分類標準是未來3個方向的目標,針對分類標準,歐盟其實已經有幾十個產業上路,臺灣目前先找建築業、不動產業、運輸業等3個產業訂定門檻。

蒲樹盛進一步說明,例如2025年這些產業要達到什麼指標、碳排放量要減多少,若公司沒有達到標準,可能金融業就不借錢給你,這個將會是個猛藥,產業會有很大壓力,但這也是國際想出來的方法,「以金融手段解決環境問題」。

蒲樹盛指出,臺灣實際該怎麼做,金管會預計今年年底應該會有一個目標出來,現在金融業壓力是來自熱錢過多,但隨著全球進入升息循環,許多熱錢會回收。他認為,假以時日,買賣方市場將會轉變,未來企業將不能隨時籌措到資金了。

他說,全世界正在積極佈署的淨零排放行動方案,永續金融相關國際標準也陸續發布,是臺灣持續與全球接軌的重要挑戰,期許能擔任國內金融業助攻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