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要聞

大規模篩檢耗資龐大 丹麥:只建議特殊族群做PCR

丹麥將核酸檢測(PCR)測試量能減半,只建議有「特殊醫療需求」的人做PCR。圖為丹麥阿馬林堡王宮。(Claus Bech / Ritzau Scanpix / AFP)
丹麥將核酸檢測(PCR)測試量能減半,只建議有「特殊醫療需求」的人做PCR。圖為丹麥阿馬林堡王宮。(Claus Bech / Ritzau Scanpix / AFP)

【記者賴意晴/編譯】面對蔓延兩年多的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許多國家從最初的嚴格封鎖,逐漸導向可正常生活的防疫政策。在邁向正常化的路上,「丹麥」的步伐可說是領先各國,在今年2月取消所有限制措施、3月開放邊境、5月中開始成為世界第一個暫停疫苗接種推廣的國家,現在還要將核酸檢測(PCR)測試量能減半,只建議有「特殊醫療需求」的人做PCR。

根據丹麥《地方報》(The Local),丹麥政府在3月就曾表示,不是所有染疫民眾都必須做PCR檢測,只建議有「特殊醫療需求」,如65歲以上長者、免疫力低者、孕婦等人出現症狀,才需要進行測試,以達到早期治療、降低變成嚴重疾病的風險。

政府在當時也建議,只有部分衛生機構和老人長照機構出現感染時,才要啟動接觸者追蹤,其他一般民眾出現症狀都不需要做檢測,即使與患者密切接觸也不需要。丹麥政府表示,減少傳播仍然重要,建議一般人染疫只要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不要外出即可。

《地方報》5月19日文章指出,丹麥最高的傳染病防治機構「國家血清研究所」(SSI)最新報告指出,確診病例持續下降是丹麥的趨勢,根據近一週的數據,丹麥新增確診數下降了18%,這意味著丹麥每10萬名居民中,有82人的COVID-19檢測呈陽性。

除了確診病例下降,丹麥PCR檢測數量也在減少,與上述調查時間一樣的PCR檢測量下降了14%,每天進行大約7千次檢測,而丹麥當局近日宣布,在下半年將提出年底與明年冬天的檢測計畫前,國內PCR檢測量能將會減半。

疫情檢測花費過度龐大

為遏止疫情蔓延,中共近期實施嚴厲封鎖,進行最極端防疫,臺灣目前也仰賴大量快篩與PCR減緩傳播速度。新加坡媒體Channel News Asia上週文章指出,病毒檢測是邁向正常生活的必要措施,但國外經驗發現,政府主導的檢測花費十分龐大,且不一定能有效遏制病毒傳播。

文章指出,日本沒有實施大規模檢測,但相對承受住這場疫情,英國和西班牙等國也縮減測試規模。專家表示,隨著相對溫和的Omicron變種病毒成為的主要病毒株,加上出現更多有效的治療方法,政府應該考慮更多的戰略政策,例如人口抽樣。

文章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南從未建議對無症狀個體進行大規模檢測,就像目前在中國發生的事情,這樣的情況涉及成本問題,也缺乏此種措施有效性的數據。

丹麥:醫療資源給真正需要的人

一些國家的衛生官員開始質疑,這種耗資巨大的重複大規模檢測,對控制疫情究竟是否利大於弊。

在疫情初期,丹麥進行檢測的規模名列前茅。過去兩年來,丹麥580萬人口進行超過1.27億次的PCR檢測,全部由政府買單。據丹麥政府數據,丹麥總共花費超過約23.6億美元(約新臺幣699億元)進行病毒篩檢測,人口規模相近的挪威僅進行1,100萬次PCR檢測,有近兩倍人口的瑞典則完成約1,800萬次PCR檢測。

南丹麥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全球衛生領域教授Christine Stabell Benn表示,丹麥的疫情檢測成本高昂,但最後卻沒有書面證明得以支持這樣的模式;她表示,目前檢測的焦點已轉移,就是要給弱勢族群。

隨著疫情降溫,丹麥計畫將醫療資源放在真正有需要的人,目前先減少檢測量能,若疫情升溫,也會提出新的檢測計畫。丹麥現在已暫停發送疫苗接種邀請,但要施打的人仍可以施打,夏季後會再針對弱勢群體建議打疫苗,今年秋季之後看疫情發展狀況,將再評估是否重啟推廣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