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家庭教育

【教育最前線】 成績能代表什麼?

 (Photos)
 (Photos)

文/芯懵
日前吃晚餐時,隔壁桌坐了一對母子,兩人面對面坐著,那小孩看起來約莫小三或是小二吧!

一開始,孩子問了媽媽一個腦筋急轉彎的問題,只聽到那孩子剛問完,媽媽馬上就回:「你剛剛問過了。」我想,也許是那孩子問了很多次吧!不過那母親滑一滑手機後,突然又說:「98有幾個?96?95?94?93?92?」我一開始還摸不著頭緒,究竟這是什麼問題呢?

後來,我終於聽懂了,原來那母親是在問孩子的考試成績。含糊中,我聽到有一科是98分,其他似乎都是100分。然後那媽媽便開始責怪,「真不應該,粗心大意……」只見那小孩的表情越來越沮喪,一開始問腦筋急轉彎時的笑容都沒了。

那時的我真是五味雜陳,真的很想站起來告訴那位媽媽,「小孩才多小,這2分能夠決定什麼嗎?」

適性發展真諦

想起自己的小時候,生活在偏鄉,我的成績始終都不理想,但是父母都是老師,總覺得父母把我的成績逼得很緊,動不動就問一些成績相關的事情,動不動就關注我全班第幾名等,但也沒這樣嚴格。那一瞬間,我似乎理解了,當年考大學備審資料的自傳中,那句一直難以讓我接受的「適性發展」的真諦了。

其實出了社會,年紀漸長,可以理解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在台灣這樣的環境下,總是會將成績作為一個衡量小孩認真向學與否的指標。但是有時候仔細思考,其實當年的成績好壞,跟後續工作情況是完全沒有關係的,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自己是否學習。

行行出狀元?

這讓我想起,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國外一位令人驚豔的素人歌手Chrissy,年紀輕輕,只有18歲,但舉手投足充滿自信,面對麥克風的她,眼神中看不到一絲憂愁,自信地唱著歌,享受年輕的本錢,享受自己的好聲音,將這份喜悅傳遞給觀眾。我不禁思考,台灣的樂團,能否造就這樣迷人的主唱?這是否是台灣教育造成的呢?我們都一直說「行行出狀元」,教育部也一直倡導技職教育,但是為什麼台灣就沒有這種素人樂團能夠紅起來呢?

我想,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出在家長。台灣有多少家長,總是把成績作為一個孩子好壞的標準,每科都要100分、什麼都要前幾名?最後一名的孩子,心中始終背負著自己很差的想法,而樂觀一點,總能在最後找到一個平衡點,但又有多少孩子,並非如此幸運?就這樣自卑好幾年,直到脫離了升學體制後,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想想台灣玩樂團的國中生,社會觀感是如何?這些人當中,有多少家長可以大膽地讓他們玩自己喜愛的音樂?讓他們盡到義務教育的責任後,就朝向自己喜愛的路前進,培養並釋放心中那股對音樂的熱愛?又有多少的音樂人,因為家長的一句「音樂沒前途」,或是一句「不可荒廢功課」,就錯失了心中音樂能力萌芽的大好時機?

放手闖一回!

無論教改怎麼改,也只是在體制上改變,成功的關鍵還是在於家長,要從家長方面改變才行。身為家長的我們,不妨思考如何對孩子才是最好的。時代在變,已經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賺錢的方法越來越多,擁有一技之長,用行動去創造學習的動機,也能夠創造大好前程。

與其讓孩子痛苦的走自己鋪的那條路,不妨放手讓其闖一闖,套一句《侏儸紀公園》的名言──生命會自己找出路,相信孩子,自信就會助其走出一條璀璨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