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中研院追蹤國人疾病 70億建構人體生物資料庫

中研院人體生物資料庫明年將開放供研究使用,圖為生醫所長劉扶東(左2)及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左3)。(中研院生醫所提供)
中研院人體生物資料庫明年將開放供研究使用,圖為生醫所長劉扶東(左2)及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左3)。(中研院生醫所提供)

【記者徐翠玲/台北市報導】為了解國人常見慢性病之基因與環境關係,以及找出致病因素,中研院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成立一年,已蒐集1萬5千位民眾檢體資料。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表示,未來10年將投入近70億元經費建置資料庫,同時將檢體資料擴充到20萬民眾。明年開始會釋出資料,開放申請使用,但是,目前資料庫尚未與健保資料庫連結。

沈志陽指出,現在隨時都會有實質成果出來,不需要研究就可計算各種數值進行描述性分析,如根據資料庫統計,比較常見的疾病包括胃潰瘍、子宮肌瘤、高血壓、高血脂。

其中胃潰瘍發生率33‰,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疾病,而就女性而言,最常發生的疾病是子宮肌瘤25‰。這只是初步的運用,更深層、更有效的運用是讓台灣科學家做一些因子的串聯,如抽菸與胃潰瘍關聯。

「長期前展性大規模追蹤才是找出病因最好的方法」,沈志陽說,人體生物資料庫特色是從無到有,找出病因,而不是回溯。現有1萬5千人及之後20萬人,政府承諾至少追蹤10年。由於受限於經費,做過問卷調查民眾,2~3年後再次追蹤,問同樣的問題或必要時做檢測,如建立腦影像基本資料供老人失憶症研究。

人體生物資料庫不是只針對特種疾病,各種疾病都要追蹤,包括肺癌、肝炎、腎臟病、糖尿病甚至找出長壽基因。目前國內引用的BMI值、體脂數值是國外數據,人體生物資料庫現有1萬5千人資料加上陸續加入民眾,就可以建立台灣本土BMI值、體脂數值。

關於個資保密,沈志陽說,已訂定〈人體生物資料庫條例〉包含罰責;資料庫165位人員與參與臨床醫師都簽保密協議;在硬體方面有防火牆保護,也透過分權、紀錄檔確保個資安全。另外,在利益分享部分,資訊如果得到一些成果,要嘉惠於民眾。

中研院徵求民眾參與資料庫建置,只要是30~70歲、具本國國籍、無外國血統、未被醫生診斷罹患癌症者皆可參加。外籍血統以及原住民排除在外,大陸籍新娘只要拿到台灣身分證就可參加計畫,其他外配如東南亞等國,中研院希望未來能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