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教育科普

新高山行記(2)

(123RF)
(123RF)

文/佐藤玉枝 翻譯/陳淵燦
在阿里山紅檜神木前方,能看到紀念被尊稱為「阿里山開發之父」的琴山河合鈰太郎博士(Sitaro Kaai)的石碑。

在這兒,我想略談博士與阿里山鐵路的關係。只要來到阿里山,必定要談論博士與林業、森林鐵路的一些來歷。

當年日本國內森林伐木業很發達,已進行得很少看到值得砍伐的巨木;然而在這個位居深山的阿里山,幾乎人跡罕至,刀斧不入;因而台灣檜的巨木,比比皆是,未有染指。對於這般豐沛的森林資源,費盡千辛萬苦,一再調查而發現這些的,正是東京帝國大學農學系擅長森林利用學的教授──琴山博士。

可是阿里山幾乎是前人未踏的深山幽谷,縱然伐下了木材,如果沒有搬運下山的路線與工具怎麼辦?因此挑戰艱難困苦的登山鐵路工程,終於完成偉業的正是藤田組。登山鐵路全長70公里,就算平地也有從日本東京到山梨線間的距離,何況再加上高低落差,簡直不得了。山麓的嘉義,海拔僅30公尺,而阿里山鐵路終點站是海拔2,216公尺。因而如前所述,以山頂為中心,造成螺旋狀鐵路,經過無法想像的困難與艱苦的工程之後,終於完成了阿里山森林鐵路。

森林鐵路的完工,終於展現龐大的成果。就這樣,林業與製糖業並駕齊驅,成為基礎產業,對於台灣經濟,乃至日本經濟貢獻至大。被運下山來的巨大檜木,主要提供為神社佛寺的建材。由此以觀,當鐵路建成的大正3年(1914年)以後興建的日本或台灣的神社,很可能也使用到阿里山的檜木。

至於神木站附近興建的琴山博士石碑前方,為了紀念砍伐下來的樹木,而建立了「樹靈塔」。這是祭拜被伐後的樹靈,可能出自樹木有靈乃予供養的想法而來的吧!這不僅僅視木材為資源之一,也同時訴說著日本人惜物的心情,我也感同身受。

就這樣,我們從北門站搭火車經歷3小時半,終於到達阿里山線終站,參觀了與阿里山相關的紀念碑。當晚住進旅社,次日踏出了新高山登頂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