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跳脫舊思維 台商經營策略轉向互惠

文/記者李怡欣
根據Global Insight預估,東協十國及南亞六國未來5年(2017~2021年)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分別達4.9%及7.4%,遠高於全球經濟成長率3.1%, 東協國家以柬埔寨、寮國、越南與緬甸等國家成長速度最大,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突破6%;南亞國家中的印度亦高達7.7%,未來前景看好。

行政院表示,新南向

政策目標國家之GDP約7兆美元,占全球8.8%,18國人口加總約23億人,超過全球總數之30%,人口結構年輕,70%的人口年齡不滿40歲,且中產階級大量興起,內需消費潛力龐大。

過去舊南向,台商把東南亞作為生產基地,蓋工廠出口代工,新南向則將東南亞視為我國內需市場的延伸,「不是只想著去賺人家的錢,如何創造互惠,是深化東南亞關係的契機」。◇

新南向

舊南向

整合各部會與民間組織資源,增加我方談判籌碼。

各部會自行發揮、多頭馬車。

南向18國:原東協十國+南亞六國(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澳洲、紐西蘭。

東協十國

創造互惠。歡迎東協業者來台投資、觀光,並布建當地通路,將東南亞視為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

蓋工廠、海外廉價生產基地、汙染問題。

鼓勵台灣學生赴東協、南亞暑期實習、導入台灣師資、教育機構開創海外分部。

祭出獎學金吸引優秀東南亞人才來台就讀;企業海外幹部來台進修、培訓。

鼓勵新住民二代學習母語,與媽媽母國保持互動,新台灣之子成為南進橋樑。

過去台灣學生留學首選英、美、法,不會去東南亞留學。

防止黑工,簽證與探親條件嚴苛。

吸引東南亞旅客到台灣旅遊,放寬簽證等法令限制。

台人赴東協旅遊。

借重僑民網絡,在過去既有基礎上,再綿密雙邊關係。

華人各憑本事,富貴險中求,開闢血淚疆土。

積極簽訂多重、多邊經貿協定,重新檢視並修訂既有協議,拉高對台商身命財產之保障強度。

各國顧忌中國勢力,不敢與我簽訂貿易協定、東南亞社會政局不穩。

於適當時機和對岸就相關議題及合作事項,展開對話及協商,促使新南向政策和兩岸關係相輔相成,共創區域合作典範。

受到中國牽制、牽連,台商血本無歸。

記者李怡欣/整理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