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AQI新制上路 環團籲重編分級標準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中)、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右)7日召開記者會,要求環保署重新檢討空氣品質指標(AQI)分級標準。(記者陳柏州/攝影)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中)、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右)7日召開記者會,要求環保署重新檢討空氣品質指標(AQI)分級標準。(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空氣品質指標AQI新制上路,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等環團及立委劉建國、陳曼麗7日召開記者會批,環保署粗暴蠻幹,不僅事前未與民間溝通,亦未宣導,而且分級寬鬆,要求重新檢討分級標準,並廣納民意,落實公民參與。台空盟理事長葉光芃表示,用美國寬鬆的細懸浮微粒(PM2.5)分級,環保署長把紫爆變不見了,國人已熟悉的紫爆從台灣歷史消失,將造成認知混淆。

葉光芃指出,台灣最常超標汙染物以懸浮微粒(PM)為主,尤以PM2.5為核心。與歐盟、英國標準相較,美國PM2.5分級非常寬鬆,他要求比照日本、英國,維持舊制71微克/立方公尺以上不再分級、分色,且綠色低濃度得從15微克/立方公尺(我國標準)下修至12微克/立方公尺以下,因台灣本土研究發現低濃度即有短中長健康效應。

「錯誤資訊比沒有資訊更可怕」,葉光芃說,綠色等級不能稱良好,應用低風險表示。環保署的分級建議未站在健康立場,應比照英國、歐盟、香港在低濃度時用low,而非good。日本把PM2.5大於70微克/立方公尺視同颱風災害或防空警報等級緊急處置,會迅速通知幼兒園所、老人院等,還會傳真、發簡訊,並檢討超過70微克/立方公尺的日數,通報全國。環保署設定2020年PM2.5要達標,但AQI分級寬鬆的作為根本是倒退嚕,分級放寬會造成國人認知斷層,自保意識鬆懈。

劉建國表示,環保署做出AQI整合原本要鼓勵,但紫爆變不見了,真的就沒有紫爆?警示分級不是整合之後反而放寬,把紫爆從原有71微克/立方公尺拉高到150微克/立方公尺級距超過兩倍以上,但不應該做出這樣很奇怪的分級。他提醒,6日公聽會專家表示1992年女性得肺腺癌比例135分鐘1位,到2012年45分鐘1位,產生時間越來越快,罹肺腺癌比例越來越高。台灣的學校或國民對分級已經有概念,把紫爆變不見,反而讓民眾忽略注意保護自己。

AQI中納入臭氧警示指標,台空盟執行長楊澤民說,我國目前只有空汙法施行細則有臭氧每日最大值,缺類似美國的加嚴標準。臭氧依美國標準,只有台東、花蓮是二級空品區,其他地區都不符合標準,他建議,把臭氧標準加嚴,也把PM2.5下修到12微克/立方公尺。

環保署空保處副處長謝炳輝回應,過去PM2.5及PSI雙指標並行,所以參考美國AQI將指標統一。他嚴正澄清,並沒有把紫爆放寬,而是把比較低濃度AQI 51-100範圍,對特殊健康族群有影響獨立出來。AQI顏色重新調整,跟原來PM2.5的顏色沒有相關。空氣品質標準會做檢討,不只是臭氧、PM2.5問題,美國發現二氧化硫長期對健康影響沒那麼大,二氧化硫標準也改了。PM2.5或懸浮微粒對健康沒有門檻值,只又存在空氣中或濃度高對健康就造成危害,空保處對空品管理策略是讓汙染排放量減低下來,對高汙染季節加強管制。指標用良好或其他名詞,切在哪個範圍或顏色,都可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