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人物特寫

基隆青年尋歷史 雞籠卡米諾導覽家鄉事

單彥博認為,基隆青年正在回歸,期待基隆的轉變。(雞籠卡米諾提供)
單彥博認為,基隆青年正在回歸,期待基隆的轉變。(雞籠卡米諾提供)

【記者陳懿勝/台北報導】基隆被台北、桃園、新北團團包圍,基隆人長期外流在其他縣市工作、生活,面對著自己的故鄉,常會拿來與鄰近的城市比較,再加上落後於核心城市不平衡心理,很長一段時間,基隆被列為「最不開心」的城市,甚至覺得身為基隆人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雞籠卡米諾」負責人單彥博說,基隆的青年大多都跟自已一樣,白天在外地工作,每天花2、3個小時通車,回基隆就像回旅館一樣,只有吃飯跟過夜;在讀書的時候,父母、老師都建議要去台北讀書,進入職場工作,許多人都要我去其他縣市工作,「留在基隆,一直都不會是基隆人的選項」。

「話說如此,這幾年基隆的氛圍開始改變,青年開始著重在地的文化,也想要了解自己的家鄉,大家願意回來面對沉寂已久的基隆,這也是雞籠卡米諾每個成員的想法,我們想為基隆做些什麼,想要改變基隆。」

為什麼會成立「雞籠卡米諾」?單彥博說,「或許是機緣到了吧!」去年參加基隆市府舉辦的古蹟導覽活動,透過課程學習了解基隆的歷史建物跟古蹟,隨後擔任導覽員向小朋友介紹基隆的砲台,整個活動讓我對於基隆的過往產生興趣。

另一個契機就是當背包客的經歷,「我曾在國外旅遊1年多,國外的青年對於自己國家很有認同感,關於家鄉的事情,他們也可以侃侃而談,但話題聊到基隆時,我卻說不出家鄉的一切,這時候才發現基隆是如此的陌生,這麼的不了解。」

有熱忱還不夠,導覽事先準備的工作非常多,單彥博表示,「平常就會透過網路搜尋資料、論文,再從參考資料追蹤資訊,在不知不覺中,也累積了不少的資訊,但是關鍵還是在於實地走訪,所以每到假日,就會花時間到各個場景走一趟,樂在其中真的很重要。」

單彥博認為,基隆的歷史非常有層次,每一個地區都有它發展的過程,不會平白無故就蓋出個砲台、司令站,甚至跑出一個港口來,基隆的演變跟海洋息息相關,八斗子、和平島、崁仔頂、田寮河都有專屬的故事,而這些歷史卻又互相牽連,這也是為什麼自己要不斷的挖掘基隆歷史的原因。

回想起第一次導覽,單彥博笑著說,當下所有的歷史軸線全部串在一起,1895年跟  1995年好像是同一個時空,腦袋可以說是一片空白;不過在導覽中,聽到遊客的驚嘆,「原來基隆事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以前都不知道」,那時真的很有成就感,讓外地的人知道基隆的過往,真的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單彥博說,基隆的起步確實比較慢,市容也有許多地方需要調整,產業結構更需要調整,基隆現在出現了郵輪商機,是一個轉型的契機,要怎麼把握將是關鍵,基隆不能執著於廟口,文化歷史是這個都市的特色,「基隆被遺忘了幾十年,這是改變的關鍵,要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