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拉進來打出去」 中共以經促統

中共這套「對台經濟統戰方案」,明確規定「市場一體化」的目標,如增加每年赴台陸客,以實現陸客成為台灣旅遊業最主要收入來源的狀態。(記者陳柏州/攝影)
中共這套「對台經濟統戰方案」,明確規定「市場一體化」的目標,如增加每年赴台陸客,以實現陸客成為台灣旅遊業最主要收入來源的狀態。(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吳旻洲/台北報導】中共近年持續強化對台滲透力道,不僅從軍事上吸納台灣軍事人員、偵蒐情報,更將觸角擴大到社會、文化等層面,其中在經濟方面的影響更是與日俱增。有學者分析,中共的「對台經濟統戰」,計畫將台灣產業「拉進來」中國市場、掏空台灣,並將帶有政治任務的中國企業「打出去」,以達到「以商圍政」的目的。

2008年金融海嘯後,中共看準台灣缺乏能源和礦產,島內市場狹小,空間有限,能源和礦產資源的進口及產品的出口,就是台灣生存和發展的兩條生命線,因此對台部署了一套「兩岸經濟一體化」的戰略目標,企圖讓台灣經濟高度依賴中國大陸,促成兩岸經濟上的統一,並透過「以商圍政、以民逼官」的方式,進而達成兩岸政治上的統一。

據2008年6月中共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曝光的資料顯示,為突破台灣所設置的投資屏障,進而達到控股台灣銀行、保險和其他戰略性的經濟體,中共首先鎖定立場較為親共的台商,作為中共在台灣的代理人,並給予豐厚利潤作為報酬。

中共這套「對台經濟統戰方案」明確規定「市場一體化」的目標,大陸市場要成為台灣主要工業、農業產品的出口市場;大陸還要成為台灣能源等戰略資源的主要來源地;並增加每年赴台的大陸遊客,以實現大陸遊客成為台灣旅遊業的最主要收入來源的狀態。

此外,為掌控台灣主要政黨背後的金主,中共中央書記處轉發到省軍級的統戰部祕密文件還規定,對於國民黨高層與有重要政治社會影響力的人士,無論是直接以其本人名義,還是通過其親友的名義在大陸的投資,都要給予保護。

其次,經濟手段也鎖定民進黨背後的金主,並企圖瓦解民進黨的社會基礎,例如,中共視「新潮流」為民進黨內最具組織能量的派系,因而將其列為統戰的重點目標之一,把「新潮流」的金主誘入大陸投資,給予各項優惠條件,使其擴大投資,進而要求終止對民進黨的經濟資助,最終轉變其政治立場。

而在台商統戰部分,在這場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時任中共政協主席賈慶林表示,對於支持擁護中共對台方針政策的台商,要滿足他們合理的經濟要求,要讓他們感到大陸是投資者的天堂;對於暗中反對中共對台方針政策的台商,要加強監管,進行經濟制裁,必要時可以讓他們傾家蕩產,血本無歸。

中共統戰「拉進來」 弱化台灣經濟實力

淡江大學整合戰略科技中心執行長蘇紫雲表示,中共整套「對台經濟統戰方案」的核心概念,其實是依照《毛語錄》中「拉進來,打出去」的概念進行設計,也就是將台灣產業「拉進來」中國市場、掏空台灣,弱化台灣的經濟實力,並將帶有政治任務的中國企業「打出去」,滲透影響台灣的市場,進而達到「以商圍政」的目的。

他表示,這套經濟統戰的宗旨,其實是利用中國市場吸引大量台商資金西進,掏空台灣的經濟基礎,讓台灣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當民眾都誤認為唯有靠中國才能夠工作、發展經濟活動時,台灣政府就會失去民間的支持,「政治與經濟是分不開的,中共是用經濟滲透的方式,企圖影響、甚至顛覆台灣的政治。」

蘇紫雲進一步說明,中共「拉進來」的第一步,是透過大量土地、租稅等多項投資優惠措施作為誘因,吸引外資、台資進入中國大陸,接著再透過大量竊取技術、高薪挖角人才、惡意併吞企業等方式,等「紅色供應鏈」扶植起來後,便一腳把台灣廠商踢開,並進而取代掉原來的產業鏈。

中共「拉進來」、吸納台商,企圖達成的三大目的包括:

一、複製營運模式 扶植紅色供應鏈

以鴻海集團為例,2003年時,比亞迪創辦人王傳福找到鴻海集團前董事長郭台銘,希望鴻海能幫忙做電池殼,當時比亞迪只是一家生產手機電池的小公司,鴻海則已是手握幾十億美元訂單的代工龍頭。

據郭台銘回憶,「我還帶他參觀富士康的工廠,結果他看到我們賺錢,就挖走我四百多個幹部,偷走上萬份文件。」之後王傳福複製郭台銘的營運模式,打造如鴻海的手機代工產業鏈,迅速發展成難纏的對手。郭台銘表示,「一般山寨頂多只是抄襲、模仿外觀,有人查還會躲躲藏藏。比亞迪不只是抄襲,甚至派商業間諜竊取我們的資料,然後毀滅證據。」

2006年時,郭台銘上法院控告比亞迪,但原本認為十拿九穩的官司,竟遲遲無法勝訴;比亞迪每到重要判決,都全身而退,與竊取機密者撇清關係。

二、建立中國經商潛規則:政治立場須挺共

在2004年總統大選後,中共為突顯其「反台獨」的政治訴求,於是在政治立場傾向民進黨的台商(通稱「綠色台商」)便成為打壓的對象。中共採取的行動包括,嚴辦違法、緊縮融資貸款、查稅等嚴格措施,企圖建立一套在中國大陸經商,政治立場不能與中共相左的潛規則。

以2016年被中共指為「綠色台商」的海霸王集團為例,海霸王位於成都、廣州、汕頭的工廠先後因「標示不實」等問題遭罰,海霸王便在旺報刊登聲明,強調集團為獨資企業,非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的家族企業,並稱堅定支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不僅如此,中共近年更要求進駐量販店商家,在中共十一黨慶期間,一律都要掛上五星旗,有曾赴陸投資的台商王先生透露,若不願掛上五星旗、主動表達挺共的立場,就會被貼上標籤,中共就會派國安人員每天到店查訪,最後都沒有人敢來吃飯,搞到連生意都沒法做。

三、動員台商返台投票 企圖影響選舉結果

從1996年台灣第一次總統直接民選開始,中共當局就以各種手段介入,企圖影響選舉結果。其中最粗暴的一次,莫過於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2000年時任中共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揚言,台灣選民若在總統選舉支持台獨勢力的話,將面臨中共的軍事行動。

2004年總統選舉,中共開始改變做法,通過大陸各地區的台商協會,有系統地組織動員在中國的台商、台幹返台投票。2008年、2012年選舉,中共國台辦與統戰部系統更進一步透過大陸各地方台辦、台聯、統戰部門,動員台商、台幹、台生、台屬等有投票權的大陸台灣人返鄉投票。

根據非官方統計,全中國大約有百萬台商定居,2004年和08年兩次總統大選,返台投票人數大約15到20萬人;2012年大概也有25到35萬人之間。在藍綠選戰膠著的情況下,台商將在選舉中扮演關鍵少數的角色。

中共統戰「打出去」 以商圍政影響台政治

而在「打進去」的部份,蘇紫雲表示,中資除了透過洗錢方式進入台灣之外,最常見的手法就是用「假外資、真中資」的方式,例如透過英屬開曼群島、香港等第三地進入台灣,若只是一般純商業行為,對台灣的威脅較小,但若是為了掌握媒體、金融、高科技等敏感產業的話,就會對台灣造成巨大影響,甚至還會要求台灣產業高層遂行中共的政治主張,目的同樣是想達到「以商圍政」的效果。

中共將中資「打出去」,企圖對台達成的三大目的包括:

一、滲透海外公司 配合中共對台網攻

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表示,自己在追查對台灣網路攻擊的來源時,常會發現一些IP(網際協定)位址是來自於新加坡、澳洲、馬來西亞、美國等民主國家的公司或企業,而多數都有中資在背後進行操控,也就是中共利用這些國家作為跳板,對台灣進行網路攻擊。

他表示,經過進一步調查後發現,大約在1980年代開始,中共資金就開始大量進入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而1990年到2000年之間,香港、澳門是中共最大宗的洗錢基地,近年新加坡的資金有轉往澳洲趨勢。

沈伯洋表示,這些海外公司配合中共裏應外合,對台灣發動舖天蓋地的網路攻擊,甚至會去聲援台灣特定政黨的候選人,企圖干預台灣的政治走向,但因為資金鏈都設在國外,所以很難追查,這也是當前台灣面臨的困境。

二、中資錢進台灣 盜取產業關鍵技術

據法務部調查局統計,2014年中到2016年初,總計有41個商業竊密案立案,幾乎過去同期的一倍,其中有1/4是跟陸資有關,陸資已成為竊取台灣技術的最大宗。且最嚴重的地點位於竹北的台元園區,有許多港商專替陸資挖走台灣科技業的技術與人才。

此外,2019年時,刑事局接獲檢舉,指中國大陸化學公司為搶食國際知名半導體公司生意,計劃在大陸江蘇省鎮江市設立與國際化學公司巴斯夫同等級的電子級化學工廠,並於2017起陸續吸收巴斯夫在台子公司 6 名現任、離職高階主管,涉竊取市值估達1億歐元(約新台幣35.2億元)的電子級製程等關鍵技術,交付給陸企。

三、中資滲透台灣關鍵產業 恐釀國安問題

2017年11月時,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向經濟部投審會檢舉,質疑具有中資背景的「柯萊特科技公司」,多年來透過旗下持股85%的和訊公司,承攬台灣逾半數公、民營銀行的票據管理系統開發及維護,甚至連台灣銀行、土地銀行等國營銀行都是和訊的客戶。此外,和訊還承攬包括新北市議會、台灣票據交換所、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等機構的系統開發。

有資訊工程師表示,銀行票據管理系統除了把支票依日期排列外,也會把票面上資訊,例如金額、帳戶等輸入銀行總帳系統,所以與記載銀行客戶往來記錄、金額、交易對象的總帳系統連結,若由中資背景的企業掌握,客戶資金往來記錄可能會外洩,成為潛在的國安隱憂。

2018年11月,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也透露,有承攬中油、台電、中鋼等關鍵基礎設施的資訊服務公司,遭港商「德勤太平洋集團企業管理諮詢公司」大量挖角,連相關資訊也一併帶走。經比對層層交叉持股的背後,發現真正股東是「德勤中國集團」,背後有許多重要董事成員都是中共政協委員。擔心台灣關鍵基礎設施若遭中共掌握,將引發重大國安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