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全球首創失智症前期診斷輔助系統 2分鐘準確率達92%

臺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劉益宏12月8日展示由團隊開發出的「失智症前驅期腦波AI 精準輔助診斷系統」。(記者袁世鋼/攝影)
臺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劉益宏12月8日展示由團隊開發出的「失智症前驅期腦波AI 精準輔助診斷系統」。(記者袁世鋼/攝影)

【記者袁世鋼/臺北報導】據臺灣失智症協會估計,2020年底臺灣約有29.1萬名失智的65歲以上長者,相當於每12位長者中就有1人失智,推估2025年將達到38萬人。為此,臺灣科技大學機械系教授劉益宏的團隊開發出全球首創的「前期精準輔助診斷系統」,準確率高達92%,將有助於及早治療。

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說,在失智症患者中,約有60%~80%都是「阿茲海默症(AD)」,而「輕度認知障礙(MCI)」被視為AD的「前驅期」,症狀包含注意力不集中、算術能力下降、健忘、社交異常等。臺灣約有68.4萬名65歲以上長者患有MCI,占比約18%,相當於每5.5位長者中就有1人確診,5年內發展為AD的比率高達32%。

劉益宏表示,他與蔡佳芬等醫師共組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全球首創的「失智症前驅期腦波AI精準輔助診斷系統」,相較於目前市面上的檢測儀器,將腦波感測電極從32顆精減至最多8顆、穿戴時間只要10分鐘,檢測2分鐘後僅40秒就能將判讀結果上傳雲端,當天即可完成診斷,是唯一能判讀MCI準確率高達92%的產品。

科技部12月8日舉行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左起為基隆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志根、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臺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劉益宏、科技部工程司司長李志鵬、宏智生醫公司董事長翁宗斌、總經理陳威昌合影。科技部12月8日舉行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左起為基隆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志根、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臺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劉益宏、科技部工程司司長李志鵬、宏智生醫公司董事長翁宗斌、總經理陳威昌合影。(記者袁世鋼/攝影)

劉益宏說,他已將此系統藉由新創公司技轉,並與長庚醫院精神科及神經內科、臺大醫院精神科、臺北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等六家醫院合作,建立了健保資料庫中沒有的失智症腦波大數據,預計將於2022年6月蒐集完成至少500例臨床數據。他強調,這套輔助系統並非取代醫師診斷,而是提供醫師有信心的客觀數據。

這套系統除了可檢測MCI外,基隆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志根表示,由於不是每個MCI患者都會發展成失智症,且發展速率也不一樣,因此這套系統未來也可運用在「生物標記」,精準找出潛在的高風險患者,以利新藥開發;對於目前沒有明顯生理病徵的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經病,也有望藉此找出肉眼無法判讀的腦部變化。

蔡佳芬指出,MCI變成AD的年轉換率約為15%~20%,雖然目前可透過藥物或非藥物治療、生活型態管理等方式降低轉換機率,但臨床上MCI患者通常無病識感,就醫時已罹病2~3年。診斷方式則以問診搭配神經認知量表等測驗,缺乏客觀生理變化數據,讓患者有「考個試就說我有問題」的疑惑;即便有「血漿Tau蛋白」濃度檢測,費用也高達上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