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教育科普

50年前義大利瓦依昂水壩致2千死 地質成因今得解

1963年山體坍塌進瓦依昂水壩後面的水庫,蓄水激起浪嘯,將下方村落變成汪洋,2千村民死亡。(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963年山體坍塌進瓦依昂水壩後面的水庫,蓄水激起浪嘯,將下方村落變成汪洋,2千村民死亡。(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記者沙莉/編譯】1963年,義大利境內阿爾卑斯山脈的一個水壩工程引發了巨大的山體滑坡,造成2千居民死亡,成為歐洲最嚴重的水壩災難。這個基於欺騙和陰謀的項目本不應該被批准。時至今日,研究人員才得以詳細公開災難的地質成因,地下水流是造成山體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阿爾卑斯山脈托克山下有一座水壩名為瓦依昂,壩後有一個長度為6.5千公尺的水庫,它是一項水力發電工程,為大威尼斯地區提供電力。

1963年10月9日夜裡,山體突然坍塌,2.7億噸土石從山坡滑入水庫。頃刻間,蓄水被擠出水壩,橫掃下面的村落。幾分鐘後,村落就成了一片汪洋,2千多人死亡。

德國《明鏡線上》報導說,當地的山峰名字其實就是一個警告。瓦依昂(Vajont)水壩依靠的兩個山峰,分別名為「托克Toc」和「薩塔Salta」。「Toc」意味「腐爛的片」,「Salta」意為「跳躍」,「Vajont(瓦依昂)」意為「向下走」。

瓦依昂的山體滑坡成為一起長達數十年的政治醜聞。政客、商人和專家有意忽略了眾多的警告,直到災難過後52年的今天,地球科學家才得以準確解釋致命的山體滑坡經過。

米蘭大學的卡斯特蘭扎(Riccardo Castellanza)和他的同事日前在維也納舉行的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EGU)年度會議上,用電腦模擬展示了災難的決定性原因。

亞得里亞電力公司(SADE)取得建設水電站的批准本身就是一個騙局,1943年10月15日主管部門在沒有足夠支持票的情況下就授予了薩德公司建設權。為修建水壩,數百家庭被迫遷徙。

瓦依昂河谷降雨量大,冰雪融水豐富,還有一個類似峽谷的地形,被視為進行水力發電的絕佳地點。瓦依昂水壩的建設始於1956年,1960年完工。當時,這個水壩被當作一項現代工程的奇蹟,它是最高的雙曲拱形壩,高出河床265.5公尺,最大蓄水量為1.15億立方公尺。

地質學家也知道當地的地質危險:山谷兩側陡峭的山壁就是千年前坍塌形成的,山峰名字也是因此而來。不過,授權部門任命的地質學家是拿SADE公司薪水的人。SADE專家預計會發生較小規模的山體滑坡,但土壤比預期的反應更強烈。在建設之初即撕開了山谷上面斜坡的道路。隨後匆忙進行的地質報告只對水壩選址下方的山坡地質進行了分析,未對上方地質提供意見。

直到建設開始三年後的1959年,第三方奧地利地質學家穆勒(Leopold Müller)才被委託進行地質分析。他警告說,山上有2公里寬600公尺厚的可移動M形結構,這正好是四年後滑進水庫的岩體。但穆勒的警告未被重視。

水壩項目的總工程師西門札(Carlo Semenza)甚至不理睬自己兒子、土力工程師愛德華多的建議。愛德華多發現2億立方公尺岩石在悄悄移動下山,西門札卻告訴兒子不要多心。SADE和政客對反對意見只是封鎖保密。報導了工程風險的一名記者甚至遭到起訴。

在1960年年初SADE開始試探性蓄水。當年十一月,山體就發出了提醒:強大的雪崩墜入水中。山坡裂開1公尺寬的壕溝,呈現M形狀,水從穆勒預計的M形結構邊緣滲入山體,降低了沙土的黏結力。

越來越多的專家承認了地質威脅:水可能破壞山體的穩定性。但由於國家指派的地質學家潘塔(Francesca Penta)繼續開了綠燈,在1961年12月政府同意SADE公司對水庫蓄水。

山坡土地上的振動現象越來越多,當地居民懷疑有危險。總工程師西門札也感到不安,同時他打算人為引發雪崩來蓄水。後續進行的分析顯示,山體一旦滑坡,洪水會威脅定居點。但SADE把這些分析繼續鎖進抽屜。蓄水的水位仍在升高。

SADE公司仍然相信,他們有足夠能力控制山體。他們發現,蓄水被迅速排空時,山體滑坡加速。SADE工程師認為,只需要讓水慢慢地從湖排出就解決問題了。

在1963年的夏末,SADE意識到,山體已經不可逆轉地開始運動。9月3日,一個強烈地震震撼了瓦依昂山谷。卻有村長對居民撒謊說,「一切都在控制之下」。

SADE慌了,開閘放水以減少水庫壓力。不久,山裡的水已經比水庫的水高出很多。水從山坡地下向山坡下方流去。今年在維也納EGU發表會上,卡斯特蘭扎(Riccardo Castellanza)說,「這是一個關鍵的錯誤」,他用電腦模擬再現山坡坍塌的微小細節,地下水將山體強烈向山坡下方拉動。

1963年9月15日,托克山整個山坡一下子下滑22公分。這打破了SADE所認為的,岩石不會落入水庫的說法。災難發生之前數日跡象已經顯而易見:樹木,圍牆,道路都在下滑。

山上的高溫又增加了山崩的風險,卡斯特蘭扎報告說:一年多來打滑山坡的摩擦使山坡溫度增加至30度以上,山體含水不時溢出地表,滑動面變得更加滑溜。

在1963年10月9日晚上22:39時,土壤不再固定。2.7億噸的土石掉到山谷,速度越來越快,直到每小時100公里。卡斯特蘭扎的模擬顯示:達到80公里的速度時還沒有大的大浪災難發生。

但山坡以巨大的力量倒塌進入水庫。2,500萬噸的水沖出水壩,160公尺高的巨浪開道,水庫海嘯完全夷平5個村莊,其他村子也大部分被摧毀。龍加羅內村幾乎無人生還。

這起災難在幾十個法院進行了訴訟,直到1997年才判決對數千受害者進行賠償,但賠償金只相當於200萬歐元。幾名官員被判刑。總工程師西門札在災難發生的兩年前1961年已經去世了。

卡斯特蘭扎說,山體滑坡發展成災難主要有三個地質因素:極其光滑的山坡表面、熱量、地下流水。水的力量先前曾經被忽視,卡斯特蘭扎的模擬顯示:如果沒有地下水流,山的一側可能不會發生致命的坍塌。

卡斯特蘭扎說,滑動面的滑溜程度也被低估。此前其他的調查分析忽略了滑動面在3年的下滑過程中被打磨得致命性光滑,幾乎沒有什麼阻力。

直到50多年後的今天,當年的滑動面還會反光,讓研究人員對它的平滑感到不可思議。

瓦依昂水壩的悲劇也許會為其他水壩的建設提供一個可怕的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