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烏梅在中醫的應用

烏梅(123RF)
烏梅(123RF)

文/林貴(中醫師)
烏梅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梅子是梅花的果實,每逢正月裡,梅花在寒風中怒放,香飄十里,到了初夏,樹上結滿了青黃色的的梅子,把剛採下的梅子用火炕焙2、3晝夜,再悶2、3天,就成了中藥裡的烏梅。沒有經過染色。中藥的炮製方法不同,功效不同。

烏梅也可入藥嗎?有何特殊功效?中醫古籍記載: 

《神農本草經》:烏梅:性平,味酸,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惡疾。 

治病藥理:《本草經解》:「烏梅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入足厥陰肝經,氣味俱降,陰也。肺主氣,氣平則降,所以下氣;肝主木,木苦火炎,逆于胸中,則熱而煩滿。烏梅味酸,能收浮熱,吸氣下行,所以能止煩滿。心者,火也,木之子也,味酸氣平,能平肝木,木平心自安也。肢體屬脾,脾為土,肝木克脾土則痛,味酸則斂,所以止痛;肝藏血,血枯則偏枯不仁死肌矣,味酸益肝血,血和則潤,不仁死肌癒也。去青黑痣、惡疾,酸收之味,外治消痣與肉也。」 

《本草綱目》:「梅,花開於冬,而實成于夏,得木之全氣,故其味最酸,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 

烏梅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材,如何和其他藥材搭配使用發揮最大功效呢? 

一、烏梅白糖湯

組成:肥烏梅5枚,白糖一兩。

功用:養津液收相火復中氣。滋補中虛津虧。

主治:身熱頭痛,發熱而不惡寒,口渴,精神倦怠,發熱甚大。 

中虛津虧之良藥,適合於少氣懶言乏力厭食小便短赤,舌苔少或者無苔,脈洪大重按無力、口乾渴,烏梅為風木要藥。收而不濇,能生津液,溫病尤宜。

白糖能補中而不橫滯,與烏梅酸甘化陰生津液,最宜溫病虛證。 

中氣虛相火外溢之症,可以烏梅白糖湯收降過度疏泄之相火。 

小便長者烏梅忌用。改用三豆飲,加倍煎服。 

治病藥理:人身榮衛。榮屬木火,其性疏泄,衛屬金水,其性收斂,主管表氣,而根於裡氣。 

節令一交木氣,大氣降極而升,疏泄起來。中氣不足之人,本身的榮氣,即隨造化的木氣升動疏泄。乙木為風木。甲木為相火,裡氣的乙木升而甲木不降,則相火外洩。榮氣與木火升洩,故發熱。熱由木火升洩,故發熱而不惡寒。榮衛失和,故頭痛身痛,相火外洩得多,故發熱甚大。火洩中虛,故神智昏迷、精神倦怠也。烏梅湯治脈虛壞病。養津液收相火復中氣。服湯得微汗,內外調榮衛和也。 

二、烏梅三豆飲 

組成:黑豆、黃豆、綠豆,各五錢、烏梅一兩、白糖二兩,水適量。  

作法:以上述材料、水適量,煮一個小時,豆須煮成即服,喝湯不吃豆,不可隔夜。豆生用莫炒。

功效主治:發熱,神昏,氣微,心亂。頭暈身乏者兼證不一,此為主證。

小便不利者,加紅豆五錢以利小便,無不特效。

烏梅能收斂,由右逆升的陽氣,降回水中。白糖二兩以補中氣。

黑豆、黃豆養木氣中平疏泄,兼降胆經養津液。綠豆養木養中,兼清肺熱。故服之而愈。如右脈重按不虛,加淡豆豉三錢以宣滯。

烏梅湯收外以安內。三豆飲養內以和外。皆溫病初起虛證的極效方法。烏梅白糖湯三豆飲治溫病,下咽即能汗出病解,大氣冬時主藏,寒則能藏。今寒反成熱,已經封藏於土下水中的陽氣發洩出來。陽氣拔根,人人於此時,呼吸土中無陽的大氣。本身下部,陽氣逆騰,無不頭暈身乏者。本身的中氣,尚能維持圓運動之常,雖身乏尚不致於病倒。一經感受大氣的刺激,或為飲食所傷,中氣的圓運動分開,遂隨陽根發洩的大氣以同病。陽根發洩,則下部空虛,惟烏梅三豆並用,烏梅一兩,黃豆、黑豆、綠豆各五錢,加白糖二兩以補中氣,加杏仁泥五錢以降肺氣,小便不利者,加紅豆五錢以利小便,無不特效。未病時,日日服之,亦可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