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基宜花東

台東自造 開創反向輸出供應鏈

3D列印有很多工法,可以做成各種東西。(記者龍芳/攝影)
3D列印有很多工法,可以做成各種東西。(記者龍芳/攝影)

文/記者龍芳
在產業供應鏈過程中,台東一直都是消費者、終端使用者,未來可否變成生產者?設計者?甚至領導者? 這是王文忠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目標,「希望反轉,讓台東在地文化可以結合產業,反銷到西北部,甚至到國外。」

「台東很特別,產業特性只有扁平化、中小微型企業的一個群聚,老闆加員工只有幾個人,每個人都要身兼數職,與大公司組織不同。」王文忠也發現,「台東臥虎藏龍,有很多人才,有特別技能的老闆兼員工,什麼都會,也很辛苦。」

但這樣的特性從產業連結這方面來說,反而變成一種優勢,「要動起來就很直接,沒有公司的框架,只要他願意,就可動起來」王文忠希望,「透過連結在地文化業者,請他們提供設計元素,再透過數位製造的供應鏈,把產品商品化,再來經銷產品。」

「這樣可以連結很多產業,幫助他們發展他們的文化產業,在台東會形成一個新創的領域。」王文忠說。

數位製造 隨需生產 兼顧環保和成本

王文忠說:「台東優勢就是多元文化,但傳統只發展農業和觀光旅遊,希望能納入第三個發展-數位製造,這和過去的製造概念不同。」

台東家飾業「和建行」和台東自造團隊,用3D列印設計阿美族圖騰掛在窗簾軌道頭兩端的樣品,既美觀又有台東特色。台東家飾業「和建行」和台東自造團隊,用3D列印設計阿美族圖騰掛在窗簾軌道頭兩端的樣品,既美觀又有台東特色。(記者龍芳/攝影)

「以前製造方式是大型工廠少樣多量製造,成本非常高,過程又緩慢,做出來不一定適用,為回收抵銷成本,不得不去把它銷掉,於是夜市會出現很多低價東西,造成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等非常多問題。」 

「數位製造是隨需製造」他說:「需要什麼再做什麼,3D列印製造是快速成型的過程,接著驗證東西是否試用,再適量生產視需生產,是為了解決問題去做這個生產。」

王文忠表示,這樣運用台東在地文化的涵養,做出跟大都市工業生產的東西不同,也用不同的新技術來進行,可減少產品驗證的時間,增加產品驗證的次數,只要大家願意用新的技術來應用在文化創意上,或用在產品設計上,就會變成來自台東的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