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最後一刻 仍然發光發熱

文/施芝吟
人生無常,當意外先來的那一刻,捐出器官遺愛人間,可為其他病痛的人帶來延續新希望。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畢業,葉俐妤22歲就投入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的社工師一職,除了一般院務,還負責器官勸募與宣導。剛開始對「器官捐贈」這個詞懵懵懂懂,進入醫院工作後,深刻體會到這是無比神聖的使命,尤其是捐贈者的大愛精神及其家屬的無私奉獻,令人尊崇感念。

近年來,器捐風氣漸漸盛行,器官捐贈和移植需要靠全體醫護人員、協調師、社工師協力完成,讓捐贈者的器官得以在受贈者的身體內持續運作,開啟另一段生命旅程。器官捐贈是展現大愛的善行,但面對生命捨與得,個人或家屬都需要非常大的勇氣。

處於器捐第一前線,葉俐妤有許多特別深的感觸,民眾雖然認同器捐卻不知道該怎麼做,這也突顯社工的重要性。即使病人本身已簽屬器官捐贈同意卡,但也要家屬有意願才能繼續談,接著進行後續移植流程,幫助往生者完成心願。「我覺得從器官勸募到移植手術,每個環節都是螺絲釘,社工角色像潤滑劑,協助整個團隊完成音樂盒組裝,最後旋轉出動人樂章!」

葉俐妤發揮個人專長,除了家屬與器捐團隊的溝通協調外,近幾年也結合新竹的高中、高職學生志工,設計問卷推動宣導工作,讓更多人了解器官捐贈的意涵,進一步認同與支持。

「許多家屬看到器官捐贈同意書時,常會無助大哭,因為感受到親人逝去的悲傷,抑或是自己要結束這段生命。」這個時候,陪伴與支持是最重要的力量,協助家屬走過這一段艱辛道路。最難熬的過程,還有病人送進開刀房前,讓家屬做最後的道謝、道歉、道愛、道別,葉俐妤形容非常揪心,自己也常常忍不住情緒落淚。

完成器官捐贈移植後,社工的角色仍無止息,後續陪伴和輔導才是最重要的!葉俐妤和家屬站在同一陣線,傾聽和紓解思念家人的心情。未來也希望能發揮一己之力推廣生命教育,改變大眾對器捐的觀念,加入這場生命的馬拉松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