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貿易戰若升級 專家:影響台製造業

文/記者莊麗存
美中貿易戰不斷升級,美方不斷加碼,從關稅戰延伸到科技戰,恐升級成貨幣戰,對台灣是機會也是挑戰,台灣該扮演什麼樣的角度,如何在貿易戰求生存呢?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吳介民表示,隨著美中貿易戰趨於白熱化,對台灣來說,是威脅也是機會。但若以目前情勢來看,貿易戰對台灣來說,是機會多於威脅。

美國打的這場貿易戰,其實真正不滿的是中國大陸涉嫌竊取智慧財產權,且在許多領域限制美國的投資,同時利用國家補貼來進行不公平競爭,造成美國鉅額損失,因此,美國對中國商品課徵關稅,導致企業把生產從中國移至越南和其他亞洲國家。

吳介民說明,目前有大量高附加價值的ICT產業,正從中國撤離回到台灣投資,將有助於創造台灣國民所得與就業機會。在短期內台灣輸出中國,再出口到美國的相關供應鏈仍將會受到影響,但不用太擔心,因為這些影響將能夠很快平衡過來。

美中貿易戰促使部份台商搬師回台,可能帶來Made in Taiwan (MIT)的浪潮,也將成為台灣年輕人的機會,最壞的時刻,也可能是最好的時代,台灣如何因應,這其中有好有壞,有風險、有機會,如何讓台灣的風險變小,利益變大是我們抉擇。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蘇孟宗表示,美中貿易戰背後有多項複雜原因,包括美中貿易逆差、中國未來製造科技挑戰美國、美國製造業流失、美國選舉考量等,預料短期內美中貿易戰應該不會馬上休兵。

目前美中貿易制裁前兩波清單對台灣出口影響有限(不包含海外生產的台商)根據經濟部盤點,未來可能要密切關切的產業包含網通設備、中低階自行車及零組件、工具機零組件、與石化及塑膠原料等產業。

蘇孟宗說,若未來美國對中國制裁延伸至資訊終端產品,包含電腦、伺服器、手機、電視等,甚至採取非關稅障礙的相互制裁措施,例如延緩投資審議的時程等,則可能因為影響全球供應鏈及兩國經濟成長動能,才會對台灣製造業產生較大影響。

蘇孟宗表示,可預期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將會持續盛行一陣子,短期台灣廠商必定會受到一些正反面的影響,台商會迫使去做生產基地的彈性調動,也有些電子和機械產品會有轉單效益。

他說,但是中長期一定要趁勢布局美中兩國以外的生產基地與積極開發當地市場,台商和中日韓的企業相比更具彈性和韌性,如果可以藉此優勢與國際、東南亞廠商聯盟、加盟或投資,甚至與美商在美中以外的市場合作,將有助於分散風險,有時危機也可以是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