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觀點

中共喉舌現形記 香港左報曲解「反送中」事件

⊙徐行
中共喉舌媒體造假、將真實訊息屏除在外已不是新聞,香港「反送中」事件,輻射出紅色媒體各種戲法,置換事件核心概念、指鹿為馬,以謊言取代真相。對比西方傳媒的新聞報導,親共媒體的醜惡原形畢露。

6月12日,香港民眾以罷工、罷市及罷課等方式陳情,希望立法會停止《逃犯條例》修訂案二讀通過,其結果引發港警武力清場。隔日《大公報》頭條標題是〈暴動再演占「鐘」  亂港黑手再現〉,一派官方口徑,將港人上街遊行定調為「暴動」,配以聳動的副標題「有組織發動 特首強烈譴責 磚矛襲警 擲汽油彈 72人送院」,以此混淆視聽。

該報頭版配文標題亦充滿指責意味:〈暴徒行動軍事化 謀搞「顏色革命」〉、〈反對派議員煽風點火 推年輕人犯法〉、〈亂了香港誰受益?〉,將中共扣帽子、貼標籤的政治抹黑伎倆發揮的淋漓盡致。 

同樣言論在緊貼中共政策的《文匯報》,6月13日則是用了「金鐘暴動」來形容這起全球關注的和平「反送中」事件,漠視香港政府迫使市民走上街頭捍衛自治法權之起因,粗暴的掩蓋警方使用催淚彈、布袋彈、橡膠子彈鎮壓市民和學生之事實,玩起了看圖說故事的遊戲。

該報頭版配置了大量的照片,大標題為〈暴徒施襲傷香江  警察浴血護安寧〉,小標則是指責市民占幹道、挖地磚、築路障、砸玻璃、擲鐵條、衝立會,然後整理了所謂的「6・12金鐘暴動事件簿」。以偏概全、顛倒是非,欲使不明就裡的讀者乍看時心驚,怎麼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成了戰地現場?

《香港商報》頭版標題是〈林鄭強烈譴責金鐘暴動〉,指責「暴徒不斷衝擊」、稱讚「警方果斷執法」,另外還幫北京中央外交部發聲明:「涉港謠言製造恐慌其心可誅」。

台灣媒體《中國時報》6月13日頭版是民進黨初選民調,在A版的第10頁才放了一篇「港特首重申送中條例不撤」。該報無視香港百萬人上街,將焦點放在「官方」說法,強調林鄭月娥不讓步。

隨著「反送中」抗爭升溫,6月16日,近200萬市民再次上街反惡法,要求特首林鄭月娥下台,遊行人數創香港史上最高紀錄。全球近40個城市聲援香港「200萬+1」行動,美國、英國、澳洲、紐西蘭及歐洲多處都有公開的「反送中」活動,臺北「撐香港,反送中」集會則有逾萬人參加。

終於,林鄭月娥發表了「道歉」聲明,「暫緩修例」也變成了「停止」,但並沒有「撤回」修例。對於港人遊行提出的四大訴求:林鄭下台、撤銷「暴動」定性、釋放被抓民眾、對警方暴力行為追責等等,絲毫未回應,這樣的「道歉」態度,誰會相信?

眾所周知,香港特首是在中共認可的口袋名單中,由香港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實際上就是由中共變相任命。說白了,香港特首已淪為中共在香港的代理人,林鄭不過是中共的遙控傀儡。

6月19日,「香港三大左報」《文匯報》、《大公報》和《香港商報》頭版皆以特首林鄭月娥真誠道歉作文章,甚至說「草案一年內未通過即失效」,這起震撼國際的大事件,已成為中共的燙手山芋,但停止修例只是暫緩了港中對立的引爆點,儘管這已是中共在政治議題上罕見的讓步,但誰也無法預測未來香港發展的走向。

香港人可以繼續忍受這樣的自由剝削嗎?港人在高壓統治的臨界點,隨時面臨議案重啟、重提的風險。港、中矛盾激化,連帶讓臺灣人提高了自己的危機意識,任何的小議題都可能讓中共政局更緊繃,甚至引起國際經濟動盪。

在中國境內網路,「香港」等相關詞彙成為微信等社交媒體平台的「敏感詞」,只剩當局審核過、被准許發表的香港抗議活動報告以及引渡法內容。同時,中共外交部一再將這些抗議活動描述為受到外國政府煽動,這種企圖以愛國「民族情緒」轉移事實的方式在喉舌媒體屢見不鮮,但眼睛雪亮的讀者還會相信嗎?

盛行在中國民間的笑話,中共中央電視台報導的新聞都得「反著看」,如,北京空氣指數良好,代表今天得戴口罩出門了;溫度接近攝氏38度,代表真實氣溫已飆破攝氏40度;民生日常新聞如此,國家發表的聲明應作如是觀。

6月9日、16日,香港兩次百萬人的大遊行得到全世界的關注,包括美國福斯新聞、《華爾街日報》、路透社、BBC、法新社、德國之聲以及澳洲人、加拿大廣播公司,還有日本產經新聞、朝日新聞、韓國《中央日報》、《朝鮮日報》網、《雅加達郵報》、印度新德里電視台等媒體,全球關注的議題是香港傾城面對中共暴政,香港《大紀元時報》、香港《蘋果日報》也做了現場直播。可惜的是,陸媒普遍隻字不提,僅剩中共喉舌媒體扭曲報導的各種拙劣噁文。

媒體在西方被譽為無冕王,起到監督政府的積極作用;但在極權統治下,也只能斯文掃地,淪為傳聲筒與幫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