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桃園

透過交流與激盪 「新風景線」提出觀照與反思

來自亞洲多位講者開啟對話契機,分別表述或演繹不同觀點的地景想像。(桃園文化局提供)
來自亞洲多位講者開啟對話契機,分別表述或演繹不同觀點的地景想像。(桃園文化局提供)

【記者徐乃義/桃園報導】2019 桃園地景藝術節國際論壇的想像與創建!2019 年桃園地景藝術節以「新風景線」的想像與創建為題,建構有關地景藝術的展演平台與國際交流。19日在元智大學的國際論壇,將從轉化人和自然的環境共生概念發想,邀請來自亞洲多位講者開啟對話契機,分別表述或演繹不同觀點的地景想像,希冀透過交流與激盪,提出有關人與自然共存的觀照與反思。

人類在數萬年前創造洞穴內的視覺意象,把岩壁當成畫架,訴說謎樣般的故事與想像。二十世紀的現代人用大地做為畫布或媒介,賦予藝術創作對自然與環境的各種回應。大自然的靈魂彷彿被人類的思考與藝術的作為不斷地召喚與提醒,持續展現自然與人造的新對話,形構當代藝域地圖不可或缺的地景藝術。

人如何從過去的經驗征服時間與空間的框架,重新閱讀人與環境的新概念,創造自然、文化與生活的和諧新風景?人又該如何逆轉無可避免的自然走向極端化或歷史建築趨近廢墟化,守護稍縱即逝的當下,進擊不可預知的未來?國際論壇由桃園市立美術館主辦,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協辦,聘請元智大學鄒淑慧副教授擔綱策畫。

此次論壇共分兩大子題:子題 (一) Art as the diverse lure / 藝術x生機 x演繹

第一場邀請南洋理工大學當代藝術中心研究與學術計畫部門蘇菲.苟爾茲( Asst. Prof. Sophie GOLTZ)副主任,與馬尼拉策展人兼作家、美國蓋提基金會藝術史研究計畫學者卡洛斯.奎江(Mr.Carlos QUIJON, Jr.)擔任主講人,並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長廖仁義、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主任陳冠華主持。著眼不同地域的經驗分享與實質演繹,藝術的魅力如何驅動特定場域的自然與文化建構,召喚承載著歷史記憶的現在或被遺忘的過去。當代的藝術景象又是如何在前進的時間橫軸下,展現與地方人文地景共融的建構力量。藝術的想像、匯聚與實踐在演繹地景藝術的同時,是一種強行的人為介入自然或是溫婉的養分浸潤大地。

子題 (二) Land as the ideal future / 地景x未來x創生

下午場由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謝佩霓理事長開場主持,銘傳大學建築系褚瑞基副教授、論壇策劃人鄒淑慧副教授接續擔任主持人。邀請了2019 愛知三年展策展人、2017 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策展人鷲田梅洛(Mr. Meruro WASHIDA)、中原大學景觀設計系彭文惠系主任與台灣 2017-2020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策展人李韻儀主講,探討人與環境和土地的新關係,美好理想的新未來如何透過共生與再創的翻轉,建構各種新紋理的流轉風景。

人類千古以來敬畏大自然的同時,如何真情凝視和反身自省當前的生存環境,注入更多的信賴與關懷。藝術、建築與環境如何互相依存,走向美好的和諧。政府與社區如何超越自然地景之於偏鄉和人造建築之於都會的鴻溝,攜手創建更多擴張力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