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觀點

中國的「恢復性消費」何時會到來?

⊙顏丹
一個月前,中國牆內還在高調熱炒中國能否出現「報復性消費」的問題。然而,一個月後,從政府到官媒就開始向外界宣告,「報復性消費暫時不會出現」了。習慣於「喪事喜報」的中共喉舌們甚至還說,「雖然不大可能出現報復性消費,但是恢復性消費已經來了」。

中共「央視新聞」第一時間發消息稱,由於發改委某主任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月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收窄8.3個百分點」,因此,大家都應該「相信5月的消費數據還會更好一些」,因為「恢復性的消費是肯定的」。

為了忽悠(哄騙)老百姓,中共最擅長的,就是在經濟問題上玩數字遊戲和文字遊戲。只通過「消費額的降幅收窄」,就能看出「恢復性消費已經來了」?這不過是在把物質問題精神化、經濟問題哲學化,繼續不著邊際的撒謊行騙而已。

或許,連外行都能看出來。要想恢復消費,關鍵就在於,要恢復人們的消費信心。大家都敢花錢了,才談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消費。因此,展望未來的消費市場時,首先就得問一句,此時的中國人敢花錢嗎?

最近,牆內有一個針對當下消費者購物情況的調查顯示,高達八成的受訪者認為疫情對個人收入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他們都表示會減少支出。在調查中,8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會出現「消費降級」。不難看出,「疫情能否好轉」是無法忽略的關鍵前提,只要病毒未散,大部分中國人都打算繼續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由於中共的虛假宣傳,中國國內某些地區的老百姓似乎已產生了「疫情趨緩」的錯覺。但私底下,人們仍對這個病毒有可能捲土重來、二次爆發感到恐慌。剛在4月下旬發布的〈中國褐皮書〉就有調查顯示,來自547家公司的81%的高管對疫情將在今年秋天捲土重來表示擔憂。此外,中國還有一些地方的疫情仍處在緊迫、危急的狀態中,也就更談不上什麼消費了。

即便退一步,疫情真的好轉了,中國人所面臨的,也只能是「緊日子」。究其原因就在於,越來越多人已喪失了收入來源。就連寄希望於「恢復性消費」的中共官媒也很矛盾的說道,要想「釋放消費潛力」,「重中之重是要穩就業」;「只有就業得到保障,居民才能擁有穩定的收入,消費意願才能不斷釋放」。

有官媒還直言不諱的指出,「受疫情延續影響,中國居民收入水平下降,一些受衝擊嚴重的行業不得不降薪、裁員,居民消費預期下降」。連帶著國內的專家也振臂高呼:「穩住就業,實現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是促進消費回補的根本解決方案和重要前提」、「建議從中央層面發力,擴大現金補貼和消費券的發放規模」。從這些官方言論就不難看出,中共及其智囊們其實都很清楚,此時的中國人已陷在既沒工作、也沒收入的絕境當中了。

官員們看起來情急,但問題是,中共真的有能力解決中國人的就業問題嗎?「穩就業」也好,「保就業」也罷,中共能做到嗎?

今年1月,商務部某負責人跳出來喊話,作為「三駕馬車」之一,外貿為穩增長大局提供了強勁動力。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了19.6%,外貿行業所帶動的就業人數約為1.8億人。因此,有專家預測,一旦外貿行業出現倒閉潮,至少有5,400萬人將面臨失業問題。

然而,據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就已經有近50萬家企業倒閉了。其中,有26萬家從事與出口有關的業務。出口接近停擺,除了因為疫情的影響之外,顯然還得歸咎於中共的「戰狼外交」以及假冒偽劣產品的輸出。從中共面對國際譴責所表現出的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來看,這個邪惡政權從未想過要考慮老百姓的死活。它寧可犧牲大多數人的經濟利益、謀生飯碗,也要掩蓋自己的惡行、維護其政權、地位和所謂「形象」。

中共騎虎難下,沒轍了就一意孤行、意圖用「閉關鎖國」來解決問題。然而,一直靠美國等發達國家養活的中國因為一場疫情就能做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了嗎?這種脫離現實的自信只能害慘中國人,再次把老百姓推向「苦日子」。更何況,失去了外企、外資和海外的訂單,中共還能靠連貸款都申請不到的小型、微型企業,來保住國內80%的就業人口的飯碗嗎?

在剩下的日子裡,越來越多中國人恐怕就只有西北風可以喝了。想靠他們來恢復中國的消費市場、提振經濟,或許連中共自己都不信。中共明知道不可能,也要硬著頭皮這麼說。因為只有在完全相信中國人有錢的情況下,它才能當甩手掌櫃,才能為自己不像其他國家那樣,將財政「用之於民」而找藉口。只有繼續給老百姓灌下消費能恢復、經濟能重啟的迷魂湯,中國人才不至於會絕望到要揭竿而起。

說到底,迫使沒錢、沒工作的中國人去啃老本、促消費,不過是中共「謊言加暴力」治國的又一次大曝光。對中共來說,所謂「堅持一百年不動搖」的「路線」,根本就不是什麼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而只是千方百計的、要把人民當奴工來盤剝、壓榨。

中國人要想恢復正常的消費、實現經濟自由,唯有拋棄中共、擺脫中共的奴役這一條路可走。剷除了中共這個吸血鬼、寄生蟲,國民經濟才能重現生機,這裡的人民才能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