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非紅供應鏈」成形 或摧毀「紅鏈」

文/記者袁世鋼
美國川普政府於2018年7月6日正式對第一批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徵25%關稅,打響了美中貿易戰的第一槍,加上美國積極遊說各國在5G建設中排除中國最大通訊商華為,全球在疫情之下開始正視經濟過度依賴中國的問題,以美國為首的「非紅供應鏈」悄然成形。

「『紅色供應鏈』與『非紅供應鏈』本來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前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說。他表示,「紅色供應鏈」是由中國完全主導,包含很多生產電子零組件、晶片的臺廠也都算廣義的紅色供應鏈;而在美中貿易戰開打初期,美國就試圖拉攏盟友,像是豁免阿根廷、巴西等國家的鋼鋁關稅等,企圖將其拆解。

然而,邱俊榮指出,隨著某些供應鏈開始撤出中國,隱約能看出「中國供應鏈」似乎遇到障礙,但並不具體;且當時國際上對未來仍有很多不同看法,包含日本認為亞洲國家可能會另外產生一個有別於中國的新供應鏈,也有人認為將會由美國主導這個供應鏈,這些全都泛稱為「非紅供應鏈」。

美擬組信任聯盟」 非紅供應鏈」具體成形

不過,中共肺炎(武漢肺炎)在今年斬斷了世界供應鏈,除了全球向中共追究瞞疫責任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4月29日表示,美國政府正在與澳洲、印度、日本、紐西蘭、韓國及越南等國家攜手「推動全球經濟的發展」;更傳出美國正試圖建立一個名為「經濟繁榮網」的「可信任夥伴」聯盟。「雖然沒有講得很明白,其實就是為了對抗中共」,邱俊榮說。

從2017年川普上任後提出的印太戰略,並重啟美、日、印、澳「四邊安全對話」、2018年迄今的美中貿易戰、美國遊說各國在5G排除華為,日前美國更提出「沒有中國就乾淨的『乾淨網路計畫』」,邱俊榮認為,經過這一連串的政策,再加上日、印、澳3國將於11月啟動「三邊供應鏈復甦倡議(SCRI)」,所謂的「非紅供應鏈」就具體成形了。

「嚴格來說,也不過是近1、2個月的事情」,邱俊榮說。他表示,在過去,只要不是由中國主導,就叫做「非紅供應鏈」;而對臺灣產業來說,還希望能在既有的供應鏈下,維持左右逢源的態勢,無論是誰下訂單,都樂於接受,即使有兩條供應鏈,大家也不會切割得那麼清楚。不過,美國的華為禁令生效後,很明確就是要一刀兩斷,沒有第三種選擇。

印度市場或取代中國

邱俊榮認為,美國的新供應鏈不只是要將紅色與非紅供應鏈拆解開來,甚至有想要直接摧毀「紅色供應鏈」的意圖。他指出,中國供應鏈中最重要的就是半導體產業,但半導體產業的核心技術在美國、關鍵製程在臺灣、必要材料(光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在日本,中國若無法掌握這3項元素,想建立「紅色半導體供應鏈」非常困難。

此外,據媒體報導,印度將有望取代中國,成為新供應鏈中的市場。因為印度是快速成長的亞洲經濟體,不論在人口數與消費力上都正快速成長;據世界銀行普查指出,印度2019年時的人口達13.66億人,僅與世界人口數第一名的中國相差約3,200萬人,估計數年內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人口國。

而印度也擬投入66億美元(約新臺幣1,932億元)的「生產激勵計畫(PLI)」,以逐年提高激勵獎金的方式,吸引全球智慧型手機品牌在印度生產製造,包含鴻海、緯創、和碩等臺灣iPhone代工廠皆有機會參與。印度預測,有很多國際知名企業將擺脫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