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名家評論

中共經濟托底靠消費 難上加難

⊙陳思敏
中共高層在疫後把推動GDP的「三駕馬車」改為「雙循環」,這也被指「十四五」規劃核心方向;而雙循環的主引擎是內循環,內循環的基礎及發動機是促內需,拉抬居民消費。

中共統計局數據,2020年上半年,全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上年同期名義下降5.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9.3%。從支出結構來看,八大類消費中,除了吃和住,其他的六類消費都是在大幅減少,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娛樂和服飾等消費。

以上數據說明,歷經多輪刺激政策,但報復性消費並沒有出現,而是出現報復消費者──剛需取代非剛需消費成為消費市場的關鍵詞,也就是民眾一直在省吃儉用。

中共統計局數據,2020年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萬1,655元(人民幣,以下皆同),同比名義增速1.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2.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9元,同比名義增速增長3.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0%。

以上數據說明,中國民眾省吃儉用是因為荷包都縮水了,消費自然也就上不去。而居民消費實實在在的內需力量,不僅是富人的消費,更在於絕大多數普通人的消費。

中共統計局數據,2019年,中國「低收入組」和「中間偏下收入組」共占全部戶數比重的40%,對應的人口為6.1億人,人均年收入為1萬1,485元,月均收入近1千元(實際計算為957元)。其中低收入組人均月收入只有615元,大大低於月收入1千元。數據說明,中國塔基(金字塔底部)人群的收入有限,但比收入少更嚴重的是負債高。

中共央行「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指出房貸是家庭負債的主要構成,占家庭總負債的75.9%。數據說明,昔日樓市曾是消費升級的一個重要支柱,現在已對消費構成負面衝擊,而房貸2、30年要還本付息,這讓超過五成的普通民眾在未來幾十年的購買能力都被房貸給透支光了。

據報導,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李若谷,去年曾呼籲貿易戰對美國讓步,今年則是估算,如果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萬元、13萬元,農村達到6萬元、7萬元,內需和內循環可能會更容易一些。這是什麼概念?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元出頭,其中城鎮居民4.2萬元,農村居民1.6萬元。也就是說,要拉動內需促進內循環,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提高3~4倍。從以往的經驗看,要實現如此增幅,需要大概15年左右的時間。

總而言之消費內循環,從根本上說還得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要讓中低收入群體的錢包鼓起來。

目前,中國6億人月均收入僅1千元,還要面臨生活必需品漲價、失業問題,後顧之憂包括養老、醫療、教育,購買力因房貸而嚴重透支,也被股市、P2P掏空,居民消費只會進一步壓縮。

最新官方數據,8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0.5%,年內首次轉正,但1~8月累計同比仍下跌8.6%,消費回升的態勢正在趨緩。而比官方數字更有溫度的統計是輿情,就像不少民眾表示,以前3個月換一支手機,現在一支手機考慮用3年。

中共想靠消費恢復以往8至9%的正成長顯然短期難以實現,也就是消費既無法撐起經濟復甦的主要原因,還成為經濟恢復的薄弱環節。此外,消費內循環真正的內核是廣大低收入人群的消費,官方說了一大堆的空話,就是沒有切實說到怎樣才能改變這些老百姓的收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