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未解之謎】神話還是真相?三星堆與山海經(上)

三星堆文物中這張著名的縱目面具,專家認為是古蜀人對《三海經》神獸「燭龍」的崇拜。(Shutterstock)
三星堆文物中這張著名的縱目面具,專家認為是古蜀人對《三海經》神獸「燭龍」的崇拜。(Shutterstock)

文/記者《未解之謎》節目組
關於中國「三星堆文明」的起源,眾説紛紜,有説是西亞傳來的,有説是來自埃及,甚至還有説是來自於外星文明的。為什麽呢?

在中國現存的史書中,幾乎找不到有關「三星堆」這個古蜀國文明的描述。所以,關於它的起源,大家盡情發揮了想像力,做出各種解讀。

不過三星堆文明所存在的時期,也就是中原文化的五帝時期,屬於上古時期,那個時期本來歷史紀錄就不多。比如黃帝波瀾壯闊的一生,在《史記》中也就十幾行字。那場著名的涿鹿之戰,太史公筆下就這麽幾個字:「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所以像三星堆這樣早早湮沒的文明,在後世的史書中沒被紀錄下來也是正常的。

三星堆文物 現《山海經》神獸

其實在那個時候,有一本史書——《山海經》,這本曠世奇書,據説,最初成文於大禹治水的年代,所以與三星堆文明大致同一時代。最初的文稿,應該是當年大禹為治水患勘察地形所做的工作報告。之後可能後人七七八八又加了別的進去,最後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18篇經文。

在《山海經·海內經》中有這樣的記載:「西南有巴國。太皥生咸焉,咸焉生乘釐,乘釐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這裡説的巴人很可能就是古蜀人。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他們認為自己是鳥的後代。

而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裡面,我們確實也處處可以看到鳥的影子。比如,青銅大鳥頭,它那威武的架勢,完全可以和北美一霸——加拿大鵝相媲美。還有兩隻栩栩如生的銅雞和銅鳥,做工也很精美。

再來看看這個銅像:人面鳥身。這個很可能就是《山海經》裡所描述的春神「句芒」了。在《山海經·海外東經》裡是這樣寫的:「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

也就是説,句芒的形像特點就是「長著人的臉,鳥的身子。」

據説原版的《山海經》中配有海量插圖,可惜後來遺失了。這幅句芒畫像是明代配上去的,雖然不是原版,但也比較忠實於文字描述。我們來對比一下三星堆的這個銅像,是不是挺像的?

句芒據説是伏羲的輔佐神,主管樹木發芽和春天萬物的生長。形像上是皮膚白淨,臉型方正,身著青衣,背後生了一對翅膀。

這麽看來,這個銅像簡直就像是用3D列印機打出來的句芒像。

古代每到立春時節,人們都會身穿青衣、戴青色的頭巾祭祀句芒。那這個銅像很可能也是古蜀人祭祀春神所用。

如果您覺得這只是巧合的話,一棵做工精美的青銅神樹與《山海經》中所描述的上古神樹——扶桑木之間的相似度就更不可思議了。

在《山海經·海外東經》中有這樣的記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就是說,上古時期東海之外的某個遙遠的地方,有巨大的神樹扶桑,是10個太陽的居所,9個太陽住在下面的枝椏上,1個住在樹的頂端。那這10個太陽是怎麽工作的呢?

「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就是輪班工作,出去巡遊1天,然後休息9天,工作那天鳥兒當司機馱著出去。

大家想到什麽沒有?

后羿射日的故事,是不是?

對,馱著太陽出去的就是傳説中的「三足金烏」。

中國四川省成都廣漢市三星堆博物館中青銅鳥雕像。 (Shutterstock)中國四川省成都廣漢市三星堆博物館中青銅鳥雕像。 (Shutterstock)

這樣的工作也太清閒了,也怪不得兄弟十人想一塊上街轉悠轉悠了。後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不多説了。

咱回頭再來看看這棵三星堆神樹。神樹高達4米,共有9枝椏,枝頭垂下來,有著美麗彎曲的弧線,弧線頂端站著一隻漂亮的小鳥,昂首展翅,作勢欲飛。這難道不是傳説中的扶桑樹嗎?

太陽們的棲身之地?

那樹頂上怎麽沒有小鳥呢?

不是有10個太陽嗎?人家馱著太陽出去工作了呀?

這樣看起來,莫非上古時期天上真有過10個太陽嗎?不好説哦!

如果《山海經》中的故事都是後人杜撰出來的話,那存在於在上古時期,甚至連文字都沒有的古蜀國,是怎麽知道句芒神和扶桑樹的呢?

專家們甚至還在三星堆文物中找到了《山海經》中所描述的神獸。

比如説,這張著名的縱目面具, 就有專家認為是古蜀人對《三海經》神獸「燭龍」的崇拜。燭龍身長萬里,睜眼是白天,閉眼是黑夜,呼氣是夏天,吸氣便是冬天了。長什麽樣呢?

「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

專家們認為這個「直目」就是縱目,也就是三星堆文物中縱目面具裡眼睛的樣子。

所以從三星堆文物來看,《山海經》中所描述的大量神話,還有各種珍禽異獸,很有可能真的存在過。而《山海經》也反過來佐證了三星堆文化與中原上古文明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不過,後代世人把《山海經》當作「怪談」來看,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很多書中紀錄的東西在現實環境中找不到相對應的,特別是山脈——如果說人文、物種會隨著時間變遷,但是山脈在幾千年間應該不會有什麽大的變化,而《山海經》中所描述的山脈,在中華大地上,很多都找不到相對應的。這是怎麽回事呢?

《山海經》中的五大系列山脈

如果我們打開一下思路,拿張世界地圖來對照看看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山海經》中所描述的東、西、南、北、中五大系列山脈,很可能不只局限在中國大陸這塊。

其實美國考古學家默茨博士(Henriette Mertz)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注意到這一點了。在她西元1958年出版的《幾近褪色的紀錄》(Pale Ink)這本書中就提到了《山海經 . 東山經》中所描述的,極有可能是美洲大陸的山脈。(未完,下週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