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天地節氣 季夏開端 民俗智慧精準預測

芒果到了小暑正是盛產季。(攝影/龔安妮)
芒果到了小暑正是盛產季。(攝影/龔安妮)

文/容乃加
小暑節氣代表天氣「小熱」,在黃曆中,小暑是六月節(農曆或黃曆)。有個小暑諺語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也就是指的這段時間,過了小暑這天後,天氣就會一天比一天還炎熱!小暑的下一個節氣就是大暑,那就是一年中酷日炎炎至極之日了。

(今)

據《左傳》中記載,春秋時代已經對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進行觀測;到了秦代《呂氏春秋》一書中已經有了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處暑、白露、霜降等節氣名稱,並有關於月令物候的敘述。到了兩漢時期,在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天文訓〉篇裡,二十四節氣名稱已經齊備,並且和現在所用的完全相同。可見中華文化中對二十四節氣的觀測與應用知識,早已經具備了。

表現氣溫變化

小暑和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在二十四節氣中都是屬於表現氣溫變化一類的。

各個節氣的時間,建立起的生活與耕作的規律,是先民從大自然的體察中所開啟的智慧。遵循天地節氣「不違農時」順天而作,帶給人間五穀豐收、物阜民豐的回報,這些思維很多來自於《禮記.月令》中的倡導,發展為重要的農業習俗。

節氣和物候 

《禮記‧月令》是中國古代一種分月記載曆象、物候,並據以安排生産生活和祭祀禮儀、政治管理與法令的文獻。書中記載季夏之月的物候:「溫風始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腐草為螢(《呂氏春秋.六月紀》錄 :腐草化為蚈)。」夏至居仲夏,小暑就屬於古人所說的季夏的開端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和小暑節氣有關的三種生態現象:溫風至、蟋蟀居壁、鷹始擊。

「溫風至 」,表示小暑時節一到,大地上溫風至,涼風消,風中帶熱浪。

「蟀居壁 」,《禮記註》有註釋,蟋蟀生土中。此時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則遠飛而在野矣。也就是說在小暑,即黃曆六月這時節蟋蟀還未出穴。

「鷹始擊」,鷹乃學習,猛禽老鷹之幼鳥開始學習搏擊之技。

《淮南子.時則訓》云:季夏之月 「是月也,樹木方盛,勿敢斬伐,不可以合諸侯,起土功,動眾興兵,必有天殃。土潤溽暑,大雨時行,利以殺草糞田疇,以肥土疆。」

小暑之節,樹木茂發、昂昂向上,好似人生青少之年, 壯碩可期,此時斬伐仍不是時候。季夏時節,天降大雨甚或暴雨,溽暑土潤,所以要順天時利用條件除雜草、肥田疇以增收成。

諺語與生活

對於天氣的觀察,節氣諺語中表現得相當淋漓盡致,而且預測經驗的準確度,比起現代的天氣預報可說是毫不遜色!

《雍正耕織圖.插秧》。(公有領域)《雍正耕織圖.插秧》。(公有領域)

古代中國的曆法是依循黃曆而作,所以,以下諺語所指的時日,是以「黃曆」為準。有關小暑的一些諺語不僅表現了預測的智慧,也體現了生活的趣味,以下是一些例子:

「六月六下雨,一百日見霜」:六月六日下雨,預測該年秋冬季節降霜,天氣會很冷。

小暑來臨,也進入了北半球環太平洋西岸的颱風季了。颱風對中國大陸和臺灣的農作影響巨大,而在小暑的相關諺語中,也有許多關於颱風的預測的。例如:

「六月初一,一雷壓九颱,無雷便是颱」:民間常以六月初一這一天是否打雷來預卜當年刮不刮颱風。六月初一這一天如果打雷,當年來的颱風就很少,反之就會有颱風之患。

「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小暑吹起東風,大暑見到紅霞滿天,都是颳颱風的徵兆。

「六月防初,七月防半」:六、七月為颱風旺季,尤其是在六月初旬和七月中旬不可掉以輕心。

農作物

小暑小禾黃:小暑時,田中稻作已黃禾,準備進入下一期耕作。

小暑吃芒果:芒果這種夏季的水果,到了小暑時候正是盛產期,趁著這時節快來大快朵頤一享芒果的美味吧!

小暑吃瓜、吃蓮子:小暑時節也是各種瓜類,如西瓜、絲瓜、苦瓜、黃瓜、冬瓜和蓮子的盛產期。

夏天也是各種瓜類的盛產季節。(攝影/楊子樊)夏天也是各種瓜類的盛產季節。(攝影/楊子樊)

消費者依照節氣選購盛產期的農作物,也是最符合綠色環保,又經濟又健康的聰明選擇。

順時而動 少力多成

古人的經驗對物候的觀察心得,提醒人對日中熱浪、對颱風切莫掉以輕心。現代人類憑恃科技而輕忽自然天時的力量,狂想「人定勝天」反遭濫用科技吞噬。現實生活中,不管是夏季異常熱浪熱死人或是颱風、風雨帶來異常的土石崩流災難,都一波高於一波。

面對這些濫用、誤用科技的惡果,不是「自然災害」一句藉口所能解決。放任物慾反天道,勞而無獲,甚至栽入災禍中。虛懷回顧中國古人尊崇自然規律的生活哲學,虛心反芻古人智慧尋針砭之劑,寶藏就在其中。「順天時而動」、「量地利以作」,少用力而成功多。◇